One
此书原名,《The crossraods of Should and Must》译名《人生岔路口:应该和必须》或《这就是我背叛自己的方式》。
起初被封面惊到,继而引起阅读兴趣。
通读全书,没有繁缀的言辞,简洁有力、逻辑清晰、图文并茂是作者行文的特点。
作者用四个章节与读者讨论本书命题:我应该 or 我必须 。
应该:应,答应,我答应了就该像你建议的这样去做。
必须:必,必定,我必定跟从内心所欲去做。
Two
生活中的我们似乎每天都会经过很多很多的岔路口,它们也许并不都是左右分岔,而是让你选择:应该 or 必须。
在年长的话语中,耳熟能详的“应该”不计其数,其中有几个听见了你内心的声音?他们的“应该”,让你如释重负还是如牛负重?
我当然希望是前者,如此一来,你便可把应该转化为必须。
因为我必须如此,所以我为此展现自己所有的天赋,并为之欣喜。
* * *
施德明•萨格米特的TED演讲,区分了生计、职业与使命三者的不同。
生计,通常在上午9点至下午5点完成,以此获得报酬。(显然这并不包括每天用更多时间维持生计的群体)
职业,一个时间长了就能获得晋升的系统,也会提供奖励来激励员工。(也许这并不包括缺乏晋升渠道的政府合同工一类)
使命,一些让我们不在乎名利、觉得自己必须去做的事情,本身就是奖励。
所以,你目前拥有的是________
A 生计
B 职业
C 使命
* * *
因此,我愈加认为自己是幸运儿。
生计=职业=使命,幸运如我,我就是工作本身。
与学生在课堂对弈,他们殷切的期盼、有神的目光,每每让我感动与幸福。于是,心里的声音愈加响彻,我必须更用心地教育。
不止一次感受到,我是天生要做老师的人。我教给学生的,正是我的人生。这种暖彻心窝的满足感,是用任何事物都堆砌不来的。
就像毕加索,他所画的,正是他自己的人生。
Three
从你出生的那一刻起,“应该”已然加诸于身。在父母的羽翼之下,每个成长着的孩子都被告知着他应该怎么做。
在这众多的“应该”当中,那些你认为对的部分,你大可把它转变为必须。而那些在你烦闷之时所抱怨的“应该”,则是你痛苦的来源,请你务必鼓起勇气面对它。
我的朋友圈已削掉了很多喧嚣,但有时还是不免看到那些对婚后生活的抱怨。(当然也有很多琴瑟和鸣的景象,但它不是此段的中心)那在这些抱怨之中,是否掩盖着一个又一个的“应该” ?在痛苦徘徊时,你有想过“必须”是什么吗?
在长辈的“应该”之下,我们都不该如牛负重。
* * *
有一天,葛吉夫问他的学生,如果一个囚徒想要越狱,他首先应该知道什么?
“首先要知道守卫在哪里。” “首先要知道钥匙在哪里。”学生说。
葛吉夫说,“错。如果想要越狱,你首先要知道,你被关在监狱中。否则你绝无可能逃脱。”
* * *
如果你想要自由,那必须先弄清楚自己为什么不自由,是什么阻止你获得自由。如果你想懂得自己的“必须”,那最好先知道在社会的“应该”当中,你可以弃之不顾的是什么,你一定要做的是什么。
审视“应该”耗时良久,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变得脆弱不安,因为你在经历成长。这是正常的,因为转变的过程会让人筋疲力尽。
像蛇一样,在经历危险而痛苦的蜕皮之后,得到的是一个重生。
Four
“一生中最重要的两天,是你来到世界上的那一天,和你明白自己为什么来到这世界的那一天。” --- 马克吐温
在我们实现“必须”时,会有三只拦路的纸老虎:一是金钱,二是时间,三是空间。
为什么是纸老虎呢?因为它们只有险恶的表象。
1. 挣多少钱才够花?
*** 假设这是生活必需的钱
**************** 那么这是锦上添花的钱
锦上添花的钱多一点,那自然是好的。但多余的金钱也只不过是个游戏,因为你可以随心所欲地把它花掉。
2. “但是我已经过了人生的黄金时期”
罗兰*英格斯*怀德,在六十四岁时出版了她的第一部作品《大森林里的小木屋》;
八十一岁的吉内特*贝达德已经连续参加了十二年的马拉松,她从六十九岁时开始第一次马拉松。她说:“我打算一直跑,直到上帝把我带走。”
《我不是药神》里演老奶奶一角的苇青,年近古稀,依然在演艺事业中发光发热;
《美人鱼》电影中,饰演美人鱼奶奶的演员,被星爷挖掘后片约不断。
以上事例,不胜枚举。
3.但是我没有空间留给“必须”
“必须”需要独处。
无论是物理的独处空间还是心理的独处空间,都是只有你自己一个人存在、只属于你自己的神圣之地。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这样的地方。
我爱与人分享想法,也爱自我的独处。
在刚开始独处时,人很容易被脆弱打败。作者教我们列举恐惧清单,我发现令我恐惧的只有一项:永远公平的时间。
而这一项已经能拓展出太多太多的分项了,我真的很害怕。
* * *
不要问这个世界需要什么,要问问是什么让你感觉活着,然后就去做吧。因为这世界需要的,就是这些有生命力的人。--- 霍华德*瑟曼
行动就是改变世界的面貌。
我所有的必须,终将会对周围的每个人、每件事都产生影响。
我能想象得到,多年以后我参加学生成人礼时,他那番感激当年教导的肺腑之言必定会让我感动落泪。
* * *
作者在书的最后写了这么个片段,
在一位知名演奏家的音乐会结束后,全场爆发雷鸣般的掌声。作者问旁边那位正大声鼓掌的男人,“您觉得演出怎么样?”
“好极了,简直太棒了!他说,“你知道吗,这些年来我下载了他全部曲目,听过他所有录音,但是像现在这样坐在第三排,感受琴弦在你的胸膛中震动,看着他闭着眼睛凭记忆连续表演三个小时,看着他双手在琴键上舞动,感受完全不同。你能听出来,他的音乐拥有灵魂。”
“哇,您一定是位钢琴家!”
“谁,我?我一首曲子都不会弹,可是我常常想,如果我会弹钢琴,该有多棒啊!”
* * *
你打算何时向真正的自己致敬?
- - -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