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娄(下)”篇——
孟子说:“广博地学习,详尽地解说,目的在于融会贯通后返归到简约去。”
意思是说,做学问要深入浅出。
孟子说:“君子与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内心所怀的念头不同。君子内心所怀的是仁,是礼。仁者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不是仁爱的事不干,不合于礼的事不做。即使有一朝一夕的祸患到来,君子也不会感到忧患了。”
孟子认为,做一个有修养的人,内心应保持仁和礼的观念,首先敬爱别人,别人也会敬爱你,不做违背仁和礼的事。在这段话中,孟子还强调了反躬自省,别人为什么不敬爱自己,首先应从自身找原因。“仁者爱人”也是儒家“忠恕之道”的出发点。
“告子(上)”篇——
孟子说:“仁是人的本心,义是人的大道。放弃了大道不走,失去了本心而不知道寻求,真是悲哀啊!有的人,鸡狗丢失了会去找回来,本心失去了却不知道去寻求。学问之道没有别的什么,不过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来罢了。”
这是孟子的“求放心”理论,它与“反求诸己”共同形成了孟子的“内省”说。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人具有先天的良知良能,因而,“反求诸己”和“求放心”就是求这种内在的良知良能,或把失去的先天善性寻找回来。
孟子说:“眼睛、耳朵这类器官不会思考,所以被外物所蒙蔽,一与外物相接触,便容易被引入迷途。心这𠆤器官则有思考能力,有思考就有所得。这是上天特意赋予我们人类的。所以,首先把心这𠆤重要的部分确立好,其他次要部分就不会被引入迷途。这样便可以成为君子了。”
孟子这里说的“心”,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脑”。“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是强调思考的重要性。只有树立正确的观念,视听才不会被外物所蒙蔽。
“告子(下)”篇——
孟子说:“君子不讲信用,怎么会有操守呢?”
意思是说,有修养的人是应当讲信用的。孔子也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说明“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之一。
“尽心(上)”篇——
孟子说:“充分运用心灵思考的人,是知道人的本性的人。知道人的本性,就知道天命。保持心灵的思考,涵养本性,这就是对待天命的方法。无论短命还是长寿,都一心一意地修身以等待天命,这就是安身立命的方法。”
孟子主张“养性事天,修身立命”。按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不能虚度光阴,浪费生命。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和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充实自己,机遇总有一天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