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8.8天晴,微风。
庚子年立秋,如也茶舒乌龙茶品鉴会
今日恰逢周六,其实不是恰逢,因为昨日是正立秋,品鉴会应当是昨日,恰巧今日是周六,所以挪到今日举办,而挪到今日以后,才发现今日是佛历里的观音菩萨成道日。于我而言,这是第四次举行乌龙茶品鉴会,至于为何非是乌龙茶?因为从前看书记得“茶熏”二字,以及,醍醐灌顶一词。而秋天干燥,属金,需养肺,乌龙茶,我认为是去躁润肺的,极具人类文明、工艺最合理完善讲究的茶。这是人类“驯养”茶类,使人类更适合饮用茶叶的过程。
这几年来的茶会,都是举办的比较随和的,我自己喜欢这种和谐,如果是新品推介会,面对一桌子的陌生朋友,和几位老朋友,我是比较难自然的。这个是我在做生意上需要改变的,不同目的不同内容。
每年我只举办一次品鉴会,每年也都只做乌龙茶。有的茶友提议说可以有别的专题茶会呀,不一定一年一次呀。其实,茶会于我而言,就是一种别样的放松,借此良时,与君一会。认识新朋友,见见老朋友,这个目的达到了,便是完成了茶会的大半,剩下一半就是分享这些不同风味的乌龙茶给来者,尽可能都吸收,有所增益。
许多朋友也有疑问,这样随和的“茶话会”,会不会因为不严肃,没有仪式感而让来者没有知识摄入呢?
我认为的知识摄入,王阳明在五百年前就说过了,知行合一。理论知识,有各方面渠道可以学习,书上也很多,而书应当静静的去自己吸收,茶会这种活动性的还在于给予“经验”,这种经验性知识,需要的是去做,去体悟,相比之下不再是去说了。
所以书上看很多茶名,了解很多茶信息,听其名,知其味,这是饮茶的乐趣所在,也是学习新知的乐趣所在。
今日茶会总结如下:茶道,分三支:茶艺,茶文化,茶道。
茶艺包括的是人与茶发生的关系,对茶叶种植,培育,制作等得了解,才能使用合适的品饮方式,品饮感知,正是看茶泡茶。品饮方式有,烹煎点煮冲泡。目前功夫茶以泡为主,办公室招待或者大茶杯以冲为主。宋朝以点茶方式,如今客家人的擂茶,也算传承变化,熬煮以黑茶白茶为主。茶艺表演便是功夫茶的一套仪式体系,白鹤亮翅,白鹤沐浴,乌龙入宫,春风拂面,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凤凰三点头),双手奉茶,茶客扣手礼回应等等。也有成都或者老舍茶馆那种大长嘴铜壶结合舞蹈的茶艺表演。历史比较悠久的的完整庞大体系应该还是宋朝的点茶。这个过程的器具至少是24件,而手动磨茶,冲泡,筛沫,茶末上做画(比卡布奇诺应该是更早更复杂的玩法),这个过程体现的更多的是这个茶事者的文化素养,行为举止谈吐仪容等修养,试想一下在一盏茶汤上做出有意境的画,那是如何的?
至于冲泡,家庭或者爱好者,怎么冲泡一杯好茶,简单方便的方法,出来严苛的一套体系学习外,有一种个人实验多次并且不同茶类的方法,洗茶低温,前面两三泡开水凉至90℃冲泡,中间茶叶滋润舒展以后可以高温,高冲低斟,是乌龙的一个小小细节。而后面几道,减少水量,高温,延长时间。至于茶叶比例,六大茶类1:40左右都还尚可。绿茶红茶有人给1:50。白茶1:45。黑茶1:35。乌龙茶1:40。这些比例,都可以大致调整,多做实验。个人饮茶,我认为宜淡不宜浓,干茶人均一克左右。完整喝完一泡茶。烫茶浓茶隔夜茶凉茶,都不适宜品饮,因为氧化,尤其乌龙稍微凉一下,氧化极快,氧化物我们正常难以消化而不良反应,所以品饮温度在65-70℃为佳。而前面时间用来闻茶香。
茶文化,分为茶本身的文化,茶叶与欣赏品鉴者自身携带的文化,茶事者给予的文化。茶叶本身的文化包括历史发源,品种特点,种植经验,制作工艺经验的改良,品饮方式的改变,每款茶叶的身份信息为主。欣赏者携带的文化包括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花茶等常见的“大俗大雅”的人文信息。我们都知道喝茶过量,或者尝新茶,茶青保持比较鲜爽的,难免容易茶醉,这是因为茶叶助消化,降血糖等功能,那么吃茶点,就成为必不可少的活动了。以前的茶会,许多人为了仪式,是不允许吃茶点,更不用说新鲜瓜果了。但从古代的画,或者书籍图册上可以看到。茶会是有糕点,瓜果等,所以在茶点这方面,有人给了个总结:甜配绿酸配红,花生瓜子配乌龙。乌龙茶降脂明显,刮油厉害,花生瓜子油性大,没有什么异议。以此看来身体会告知我们对于茶叶的需求,我们需要的是保持感知,真实了解自己的反应。
茶叶品类目前分六大茶类,按颜色浅深记忆白绿青黄红黑。第七大类为加工类茶,以花草茶为主。
乌龙茶在中国目前有四大产区,一是乌龙茶之祖的大红袍,于福建武夷山,生长在这山场里按照规定工艺制作的,便称为“岩茶”,当然并没有绝对都长在岩石沙砾上,岩石风化用来做营养土壤种植的茶树,使得灌木类乌龙茶,别有风味,独特的岩骨花香,也就应了那句话,一方水土养育一方生灵。再往南走,便是漳平水仙,永春佛手,永春水仙,白芽奇兰,梅占,安溪铁观音,本山,菜茶等“闽南乌龙”。往东南飞台湾海峡,就可看到台湾乌龙。往西南就是广东潮汕凤凰镇的凤凰单丛,当然还有一些当地茶,也都采摘,用单丛工艺,制作出不同香型,归纳方式不同而已。以上是四大产区。
青茶目前和乌龙茶几乎等号,乌龙茶主要指焙火,发酵的青茶,福建当地青的意思指的是“生”,焙火的,浓香的,安溪当地人则称为“熟”茶。青茶典型有早期的铁观音清香,名枞奇种,台湾大禹岭(总统茶),梨山乌龙,阿里山的姑娘,噢不,阿里山的姑娘采的乌龙,文山包种等。这类青茶从干茶来看也是比较青绿的,又分正味和消青,主要区别在于脱酸,然后烘干。而在此基础上焙火的茶,乌黑发亮,褐绿色,深褐色,这些都是因为低中高焙火程度加上低中高发酵程度的一个排列情况。这样不同产地的青茶都可以如此做焙火发酵,出现独特的风味。所以在茶树品种上来说,还是青茶,只不过乌龙茶是在这同一个茶青的基础上,给他做适合的焙火程度。就如清蒸鲈鱼还是红烧鲈鱼,但是,至于鲈鱼适不适合做红烧,就看这个鱼自身的条件,然后看这个工艺经验的条件是否与它自身矛盾,如果合理就可尝试。至于什么鱼适合做红烧,这个就自己思考咯,制茶师也需要不断思考实验尝试,给予比较深,比较广的一个普及性答案。
所以什么茶适合看青做焙火呢,什么茶焙火后好喝,又有讲究什么储藏条件和品饮方式呢?这个就可以发散思维去联想了,当然以行践言。
制作工艺上我们以岩茶举例。岩茶的主要流程便是“三个师傅”:看青做青,青变则变的看青师傅;看青焙火的焙火师傅;挑筛归堆定级的看茶师傅。最后半个师傅是看茶泡茶,看人泡茶,因人而异的茶艺师。
目前乌龙茶干茶有两大类形状,一是铁观音,台湾乌龙为主的球形。一是闽北乌龙,凤凰单丛,文山包种的条索形。漳平水仙是唯一一个另类,是方块型,压制成方块这个动作,去除了一些茶叶里不容易人体吸收的物质,也给茶叶自身了一发酵方法。它的特点叫做如兰似桂。乌龙茶这个植物灌木本本身的基底是兰花香,以及各种易挥发香酚物质,以及乳香奶油香,加上清凉感结合出来的味道,我称为“馨”香。这些特点在闽南和台湾乌龙体现的最明显,而闽北乌龙则因为焙火和发酵,出来的焙火香,以及茶者追求的辛桂香,乔木茶年龄大,枞味足,潮湿环境带来的青苔味和清凉感,这种岩茶更直观的是焦糖香,乳香。
凤凰单丛奇特的香气,除了品种特点,嫩叶采摘单叶为主(铁观音,台湾乌龙,采摘两叶一芽,三叶一芽等为主,闽北也是单叶为主,相对单丛的娇小来说,大一些。绝对大小和品种有关系。),云雾的种植环境,还有焙火的小小不同而产生变化多端的自然花果香,药香等。
茶道呢,大家都说茶禅一味,中国古代以儒释道为主要思想体系,茶道只能是道底下的一个分支,只不过通行这个茶的“渠道”可以到达那个道。所以不妨说茶思,或者茶禅。这个还是主要以品鉴者的信仰为主,信佛,信道,信伊斯兰教,基督教,信自己,那都是个人的自由。道理也好,道路也好,规则也好,其实都是相通的,只不过茶叶从种植到品饮,我们能学习的,不仅仅是“历经磨难”,还有一种思考方式。比如,许多人说水是茶之母,器是茶之父。我觉得这是一个阶段而已,这个阶段便是这个茶已经成为茶以后的事。
按种植来说,它吸取天地之精华的时候,天地为其父母,培育修剪者为其师;采摘下来以后,工艺制作,使其重生,这又是它的再生父母;而冲泡时,茶艺师使用合适的方式,滋润其新生,唤醒它贡献它的营养,这又该称为什么角色呢?而除了茶叶在不同阶段里与天地人的关系,我们不应忘却,茶最后呈现的关系是茶与品鉴者的关系。那么品饮这方面,我们都知道讲究茶叶的色香味。干茶以应有的颜色存在,香气因为易挥发的香酚类物质,不同的层次,也早已有人总结如下:水飘香、香入水、水含香、水生香、水即香。至于“味”,在品鉴过程,我们时常要求茶叶满足甘甜润滑韵活。这些品鉴“标准”,便是我们体验的乐趣所在。最后以求两腋生风,醍醐灌顶。
所以以此看来,至少茶叶种植时和天气,四时,土壤,培育的人有关系。制作的时候,和采摘的时令,人员,做茶的锅炉器具,和杀青做青,烘焙等师傅,有关系。冲泡时,和装载的茶器,水,茶艺师,客人,形成的氛围有关系。这些内容可以再粗犷,可以再细分,都没有问题,重点是这种思维逻辑,启发思路,然后以行践言。
道在脚下,道在阳光下,道在心中。千利休说,取出茶叶,烧开水,用合适的方式喝下。于茶而言,恰恰就是这个“合适”的方式,可以做出许多趣味的事来,也恰恰是有这个趣味的心,方能觉出趣味。
在第一次给大一国学社的同修们分享茶道的时候,我说三个词,随喜,包容,喝 、茶。如今,还是这三个词。当然,前面说的三千五百字,我是不会删的。哈哈
对了,茶会后,几位年纪相仿的朋友,有研究斫琴的,有研究武术形意拳太极拳,有研究中医的酿酒师,于是品酒师贡献了他一支2009波尔多的红酒,给我们来了个小型品酒会。这方面我不懂,我只能说这酒闻起来香气饱满,深呼吸几次,沁入心脾,醒酒后,少量入口,酸甜,强劲有力,到大口一饮含在口腔,张力十足,圆润饱满。忙了一天的茶会,说话过多,有些疲惫,这酒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卸去我周身的乏力,脑袋里什么也不想,不必再想,坐在藤椅上,我们随意轻松的交流着各类事情。直到地铁末班车的到来。好像十分宁静,我喜欢的宁静不是说它没有声音,好像是它简单干净。不复杂。
——2020.8.8《茶会小记》嘉新
后记
没有打草稿,没有校阅标点,错字用词等。
没有查资料精确证实,所以没有【参考文献】。
一口气写完,每一遍阅读,进行补充茶会上所说的,记忆有所遗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