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的消费观点和以前大不相同了,每个人可能都会有这种转变的时期吧,我在双十一的时候买了很多的书,其中包含两本日记,《东京一年》,作者蒋方舟,另外一本是苏珊桑塔格的《心为身役》。丰盛日记写的多,模板可以强化正念思维,但是总感受少了一下情感流露。说到流露其实我本能的想要表达。也许这个我个性的一部分,感觉被独白填满,但是平常说话并不多。
说说《东京一年》的作者蒋方舟,我喜欢的一个年轻女作家,1989年出生,最早我是在锵锵三人行了解到这个人的,后来无意中在喜马拉雅听到一篇她的读书分享,讲的恰恰是苏珊桑塔格的思想。京东一年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她在日本一年的生活,之所以读日记类型的书籍,跟我前面提到的流露相关,我想知道一个作家或是一位早期的知识分子,他们日记里流淌的是什么?
我读到的《东京一年》流淌的是时间被拉长的生活,等待被填写的空白生活,显得格外的静,思考被放大,有一丝孤单有一丝有趣。更有趣的是她对“眼前的苟且”、“诗歌和远方”的理解,其实你眼中的诗歌和远方,也许就是别人当下的苟且。我们眼中的日本异域的留学生活,作者同样需要面对独自吃饭的尴尬和语言交流的障碍。所以我认为寻找自由,其实不在于是不是远方,自由是自己给到自己的。
在不同身份、不同时代背景下,人们关注的东西往往不同,互联网带来了很多信息资源,也带来了浮躁。前期我被信息流冲刷的快要晕过去,想要的太多,深入的太少,想做的太多,执行的太少。如何让自己平静下来,专注的做一件事情是非常值得思考的一件事情?如何做?其实简单的断舍离三个字,你并没有很好的找到操作方法,因为概念太大,人又太聪明!概念太大指的是断舍离是好的,不过涵盖了很多内容,我们需要进一步的分解。为什么说人又太聪明呢?的确聪明的人,设置一个目标,能预想到很多可能遇到的困难,也能发散成很多个想做的事情,这样事情变得越来越复杂,大脑觉得很疲惫,人就觉得操作起来很困难,执行力低。
如何提高执行能力呢?我认为需要具备两种能力,就是爱和迟钝。
当你说“我不爱他”,这里“爱”是一个形容词。如果我们拥有爱的能力,“爱”就变成一个动词,你可以去爱,去爱上你做的事情。“迟钝”在我看来也是一种能力,有一本书《钝感力》,作者渡边淳一。钝感力是一种处世态度和人生智慧,比如可以快速的忘却不开心的事情,你认为这是不是一种能力?在信息流的时代,我们对于来得太快的信息,可以拿的快一些,但是判断得迟钝一些,如果不需要做判断的事情,那么就不要做判断,这就是顿感力的人的做法。不那么敏感的人也可以简单的落地自己的目标,我的伙伴姗姗形容,“啪......” 我的梦想版落到了地上,我觉得形容得非常的精准,的确,当你准确、简单的落地自己的梦想,的确能获得“啪......”的快感。其实执行没有那么复杂和困难,我们需要拿到自己想做的事情,再确定一个时间节点,简单的给出你分解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我们不需要那么聪明,想得那么复杂。形容起来挺简单的,不过我觉得爱和迟钝都需要修炼。迟钝一些会让我们免于时代的人和事的不必要伤害。有一本书中说了一句话我很喜欢: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可以伤害你,除非你自己允许!
当然我们也不能随便爱,也不能过于迟钝,这样可能会停滞不前。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程度的控制即是我们学习修行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