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人们都有一种割舍不掉的家乡故土情结,无论客居何方,落叶归于根,总想要回到本乡。姚宝熙就是这样一个传统老人。
兰溪市姚村行政村,是一座中国传统古村落,有着800多年的历史,至今保存了明清古建筑50多处,文化底蕴深厚,村里民风淳朴。在村中的崇德堂和齐政堂的门面上,分别镶嵌着“颂叶三斯”和“瑞叶三斯”的精美砖雕,“三斯”即为“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根”的理念,姚宝熙老人就是从这个“根”理念很浓烈的姚村走出去的。
姚宝熙老人,今年84岁了,之前在大庆油田工作。退休以后,带着故土情结,回到家乡生活。多年来经过自己的打拼,加上精心的理财,晚年时已经有千万元的积蓄。老人说,现在子女都已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事业,他和老伴想叶落归根,回家乡生活。他们10多年前就商量,把自己这些年的积蓄能拿出来的都拿出来,为家乡做点事。
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的古建筑—姚氏家庙,日本侵华期间被烧毁,2000年进行复建,姚宝熙老人一人独捐400余万元。2014年又捐300万,复建姚氏家庙两侧的武圣宫和文昌阁。
2004年,姚宝熙以木寸的名字给位于兰溪市和平公园的兰溪市老年宫建设捐款150万元,之后又追加捐款至300万元,让城里的老年朋友有了一个高规格的文化活动中心。
听说兰溪一中要迁建,姚宝熙毫不犹豫地给指定帐号城汇了一笔款。
姚村的老人们过重阳节,姚宝熙也会送上自己的关怀,他说自己有退休金,不愁吃,不愁穿,理应多帮助一些困难乡亲
老人说,这些年的确做了一些公益事业,但这也是自己作为一名在外工作多年的远方游子,对家乡人所能做的力所能及的回报,别无他意。他说钱财是身外之物,够用就行,我如果把钱财留给子女,反而是害了他们。
走近老人才发现,别看姚老一捐就是几百万,其实他生活很节俭,给人的印象就是一把麦杆扇,一只茶杯,简简单单。据了解,他身上的皮带用了20多年,现在还在用。有时家里喝点小酒,竟然是一块钱一袋的糯米料酒;衣服也是好几年买一件,且破了也是一缝三补。
回归故里,老人最渴望的事就是能融入家乡的生活,最开心的事是参与到村里的新农村建设和传统活动中。有了根,人就踏实。
“根”的理念,是维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故乡在哪里,中国人的根就在哪里。记录姚宝熙老人,正是对中国人的“根”的理念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