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0.3 思维导图:对低年级儿童未必适用
二年级老师带着学生读一本图画书。随后,孩子们拿出A4纸和水彩笔,开始画思维导图。大约十分钟过去了,多半孩子没有画好,少数孩子完成了,于是,老师说,嗯,好多同学已经完成了,我们来分享几张精彩的思维导图。没有完成的同学只得停下来,听几个学霸分享他们的思维导图。这些思维导图做得全面又精致,连听课老师也叹为观止。
可是,这是什么课?语文课。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语言实践。
思维导图是什么?把思维的过程,用图像的方式呈现出来。
这算不算语言实践?算,而且是高级思维的语言实践。
那么,问题就来了。
这种高级思维,对学优生来说的确是需要的,通过直观形象的导图,把图画书的结构理得清清楚楚,有助于孩子从整体上把握一本书的内容。
但是,这种用思维导图去整理图画书,学生可能关注了图画书文字的内 在逻辑,但往往会忽略图画书图画的形象性。很多图画书,其图画中的精彩细节,是无法用思维导图来呈现的。
另外,画思维导图必定会耗费不少时间,尤其对动作慢能力弱的孩子来说,画思维导图,可能会成为他的一种精神负担。
其实,图画书阅读,要简单一点,再简单一点。让学生捧着书摇头晃脑、津津有味地阅读;让学生在图中指指点点、兴奋不已地发现;让学生与伙伴三五成群、情不自禁地表演;让学生欲罢不能、兴致勃勃地绘写……图画书,形象的文学作品;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要特征。但尽量不要让低年级儿童去画高度抽象的思维导图,因为这样的训练可能不符合低龄儿童的思维特征。
我的理解,思维导图,其实更应该用在高年级。用得好,的确可以化繁为简,一目了然。因为,高年级学生思维由具体向抽象过渡,提取信息、寻找关联的能力越来越强,适当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整体把握文本,有助于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和缜密性。但,低年级大可不必。不然,容易把儿童导入理性的死胡同。
N0.4 导学单:阅读这件美好的事儿别让导学单毁了
三年级的孩子要完成一本书的阅读任务。老师下发了一张导学单。什么摘录好词好句,情节梯,范恩图,统整表格,提出不少于5个有价值的问题,写一篇微型读后感等等,竟有整整一张8开纸。结果,孩子难过地对妈妈说,我能不能不要读这本书啊,烦死了!要做这么多的作业!
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样的事在有些学生身上就发生过。有的老师认为,孩子读一本书,总要留下一些痕迹。做一些导学单,才能够检验孩子是否认真读过。于是,就出现了各种名目繁多的作业。
其实,儿童很可能会因为这些纷繁的导学单对阅读产生本能的抵触。阅读,本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儿,千万别因名目繁多的导学单,成为痛苦的折磨。
我们的导学单,能否少一些,再少一些?能否精一些,再精一些?能否有趣一些,再有趣一些?
导学单是什么?是帮助、促进学生学习的辅助工具,是支架,是助手,而不是绑架学生的负担。
别让导学单以阅读的名义,伤害儿童的阅读兴趣。儿童的阅读,更多是在一种无压力、无负担的情况下,自然发生的。兴致勃勃地读,毫无负担地交流,本身就是一种最舒服的阅读姿势,何必非要让他们做复杂的导学单呢?
当然,儿童的阅读兴趣已经养成。读一本书,做一两道富有思维含量,又有一定趣味性,且不占用儿童太多时间的导学单,也不是不可以。适当地使用导学单,有助于把握学情,有助于培养儿童思维的条理性。
导学单,需要精心设计,更需要数量控制。而且,要让孩子有选择完成某一题的权利,有不做的权利。教师,要引入激励机制,引导学生把完成导学单当作记录阅读发现的自然而然的行为,而不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如此,导学单才真正起到导学的作用。否则,就成了“捣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