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情原是一片浇不熄的火,而上帝偏偏让她们干枯地生长在砂上。蘩漪和树生都是受过教育的新时代女性,追求自由的爱情,年龄都在三十几岁,她们曾经对自己的生活充满过幻想,她们都有自己的家庭,但是她们的生活很不幸,同样身为母亲,却没有跟孩子建立深厚的母子亲情。没有爱情,亲情的滋润,她们如同即将枯萎的花儿。
传统以来,男尊女卑根深蒂固的植根在人们的思想中,女人是软弱的,她们不断地受压制,只能依附男子生存。因为这个思想,很多妇女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成为了专制思想的牺牲品。巴金《寒夜》的树生与曹禺《雷雨》的蘩漪,虽然一个是通过小说,另外一个是通过剧本,来表现人物的性格,但是两个人的形象却跃然纸上,蘩漪和树生是作者极同情的人物,她们是一个有血有泪,敢爱敢恨的人,命运的不公,她们没有屈服,不断反抗,却无法摆脱命运的束缚,蘩漪疯了,汪文宣死了,儿子和婆婆不知身在何处,树生迟疑不定,不知该怎么择决,是去找儿子?还是去寻找自己的幸福。
蘩漪,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女性,她渴望被爱,渴望得到幸福,然而当她嫁到周家,却发现丈夫周朴园一直不能忘怀自己的初恋情人一个叫侍萍的姑娘。在周朴园的感情生活里,蘩漪备受丈夫的冷漠和专制折磨,这一切使她反感,产生了难以言说的反叛,她的情感空虚,极度需要有人的安慰,她转向了和她同病相怜的周萍。她爱上了比自己小六七岁周朴园前妻的儿子周萍,周萍小时候没有父母的疼爱,又因俄狄浦斯情结与蘩漪相恋,这种不伦之恋让周萍产生了罪恶感,他认识到了与蘩漪的感情是违反伦理道德,他想摆脱蘩漪,寻找新的恋情,打算带着四凤离开这个让他充满罪恶感的家庭,抛弃蘩漪。
1936年,曹禺在为这部剧作所写的序言,坦然地披露了自己的创作心迹。我念起人类是怎样可怜的动物,带着踌躇满志的心情,仿佛自己来主宰自己的命运,而时常不能来主宰着,受着自己情感的或理解的捉弄,蘩漪和周萍因听任本能的驱使和欲望的放纵而导致的可怕灾难,这促使周萍与蘩漪乱伦的原因,在曹禺看来,是人的原始情欲。(1)
蘩漪是个最动人怜悯的女人,她不悔改,她如同执拗的马,毫不犹豫地踏着艰难的老道。她抓住了周萍不放手,想重拾起一堆破碎的梦,救出自己,但是这条路也引到死亡。(2)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背叛,蘩漪无法承受,还抱着一线生机,她曾苦苦哀求周萍带她走,也允许周萍带四凤一起走,这在常人看来是难以理解,感情的背叛,使蘩漪变得更加脆弱。周萍无情的拒绝,激起了她内心的怒火,她心中的魔鬼复苏了,仇恨的心理使她丧失了理智。她企图通过儿子来挽救,劝阻周萍的离开,周萍没有离开,但是一切都被她毁灭了,她不仅牺牲了自己的亲生的儿子,而且家破人亡,自己也疯了。
蘩漪算不上是一个好妻子,在伦理道德与法律上,她与周萍难以启齿的不伦之恋,她背叛了她的丈夫。但是情人周萍的背叛与无情,让蘩漪由爱生恨,产生极端的心理,既然得不到,就要亲手毁了他。她也算不上是一个好母亲,她不关心自己的孩子,甚至企图牺牲儿子来换取自己的幸福,这使得她身上母性光辉失掉了。
蘩漪性格在雷雨中最显得调和,她的生命烧到电火一样地白热,也有它一样的短促,情感,郁热,境遇,激起一朵艳丽的火花,当火星消灭时,她的生机也顿时化为乌有。她的生命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她拥有行为上许多的矛盾,但没有一个矛盾不是极端。蘩漪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她敢冲破一切的桎梏,做一次困兽的斗。这类女人,许多有着美丽的心灵,然为着不正常的发展,和环境的窒息,她们变为乖戾,社会的压制,这样抑郁终身,呼吸不着一口自由的空气的女人。(2)
与蘩漪有着类似命运的树生,也在苦苦挣扎,在那个动乱的时代,到处都弥漫着白色恐怖的气息,霍乱给人们带来的混乱,绝不亚于战争带来的血腥,人们的生活在期望中绝望,在失望中走向灭亡。
树生的选择,离去的决定,刚开始我对她的离去充满了愤怒,她不顾一切离开了已经病入膏肓的汪文宣,她成为了间接杀害汪文宣的刽子手。让我看到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十三年的爱恋始终挽不回她那颗受伤的心,她的出走可能导致一个家庭的支离破碎。
树生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女性,她曾经是个充满幻想,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突如其来的战争惊碎了她的梦,饱受屈辱的丈夫逐渐懦弱,婆婆不满树生在公司当花瓶,对她咄咄逼人,毫无生机的孩子,使她对了无生机充满了绝望,她觉得她的生活就像一沟绝望的死水,泛不起半点涟漪,她希望自由,希望自己幸福,在这个阴暗没有生机的家庭,她决定离去,决定结束与汪文宣的关系。她又下不了决心离开汪文宣。
树生本身也是一个悲剧人物,其实她也不是自甘堕落,要去当花瓶,她都是被逼的,因为靠丈夫一点点的工资是撑不起这个家的,小宣的学费,家庭的费用,她也要分担,世道艰难,她只好当花瓶。
婆婆不满她打扮得花枝招展,出入馆子,参加舞会,过着那种花瓶的生活,不满她对自己不恭顺,不满她没有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丈夫和儿子身上,(3)她们之间的争吵,让家永无宁日。树生始终过着我行我素的生活,不愿逆来顺受,其实如果两人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问题也许就可以解决。
“我爱动,爱热闹,我需要过热情的生活。”“想活得痛快,我要自由”树生是一个自私的女人,追求的自由,其实是空虚的自由,追求个人的享乐。树生也知道自己的缺点,感到苦闷和空虚。“死的死了,走的走了。就是到了明天,她至多也不过找到一个人的坟墓。可是她能够找回她的小宣吗?她能够改变眼前的一切吗?她应该怎样办呢?走遍天涯地角去作那明知无益的找寻吗?还是回到兰州去答应另一个男人的要求呢?”结尾这一段我们可以看出树生内心是极度犹豫和矛盾,也可以看出她缺乏勇气和决心,她不能改变生活,但是生活就会改变她。她是不会放弃她的追求,也不会妥协。
方太太在照顾她的孩子以及孩子的哭声唤醒了她内心深处的母性意识,她想起了自己的孩子,虽然孩子跟她不亲,但是汪文宣死了,儿子成为了自己的唯一的亲人,她极度需要亲情,所以她迫切渴望找到小宣,但是又对自己能不能找到小宣,还是没有信心。自己今后的生活还是没有一片空白表示担忧,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尽管有同样的命运,但是蘩漪和树生还是有不同之处,蘩漪是有雷雨式的性格,她不喜欢她专制的丈夫,她走不出自己的感情纠葛,不允许别人来伤害自己。对于自己的孩子周冲她也不是不闻不问,只是关心较为少而已。而树生虽然与汪文宣有过爱情,但是这种感情经不起岁月的消磨,逐渐地褪色。树生没有蘩漪的坚强,有着女性的柔弱,她无法摆脱花瓶的生活,她依然空虚。对于自己的孩子,她只提供金钱,小宣还是缺乏母亲的疼爱。
蘩漪和树生可以算是当时比较进步的女性,但是她们始终没办法改变命运的安排,蘩漪追求的幸福始终是失败的,树生追求的自由也是一个迷茫的未知数。她们是不幸的,始终由命运主宰,想要摆脱,却像笼中鸟无力飞向属于自己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