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来到这世界上时,有三个因素确定:时间,空间,命运。
时间
时间不是独立存在的事物,它因为“变化”的存在而有意义。不同事物的变化,可以用时间作为一种参照。
举例,张三到达站台,列车在站台关门启动,前者的发生先于后者,张三才能乘坐目标列车。列车以既定的发车时间关门启动,因此张三需要在发车时间前到达。
世间事物与变化繁多,时间便成为常用的参照;类似于货币是不同货物之间的参照。
我们说某个时间,其实是在指相对应的变化。比如一说1949年,我们脑海里就浮现出相应的画面了。
有什么变化对我们影响极为深远?自然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类对真理的认知。
相对而言,自然环境的变化不可控,因此主要谈论人类对真理的认知。所谓真理,简单说是“事物是怎么运行的”。
人类对真理认知的程度,一般而言是随时间推移而加深。
古人认识到可以钻木取火,在这样的变化下,个体存活的机率提升;认识到可以用木材、石头、金属等制作武器,个体存活的机率提升;认识到可以将远方植物的种子耕种在附近,个体存活的机率提升;认识到一些方法可以治疗疾病……随着人类认识到越来越多事物的运行,开始研究其背后的规律与本质,这些认识系统化之后,形成我们今天见到的“科学”。
人类对真理认知的程度不同,切实影响了个体的际遇。千年前的个体,通过书信实现远程通讯;百年前的个体,通过固定电话、电报、书信;十年前的个体,主要通过固定/移动电话、因特网。在我们今天很简单的一件事情,在古人看来可能是不可思议的;古人的一些假想,在今天可能是唾手可得的。不说古今,现在与十年前、二十年前相比,也有相当的变化。读者大概也有此种体会。
当个体在某个时间来到这世界上,人类对真理认知的程度就是处于当时的确定状态,与十年前有差别,也与十年后也有差别。这种差别对于此个体便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空间
空间主要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身体三方面。
1、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对个体的影响相当大。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饮食、劳作等生活方式会不同,对个体的生理、心理都会有不同的影响。
2、社会环境
从社会环境讲,虽然处在同样的“时间”之下,但不同的社会环境有不同的状态。如有的国家处在贫困中,有的国家处在战乱中。
在我们国家,各省份状态不同;同一省份,各城市状态不同;同一城市,各县镇状态不同……这是社会环境由大到小的不同层次,状态的不同受地理位置、历史、行政、人文等诸多因素影响。
最小层次的社会环境,是家庭。相比于其它的社会层次,家庭有其特殊之处,一般来说是个体童年所处时间最长的环境,且个体童年对于家庭有天然的依赖与信任。因而家庭对个体性格与习惯的形成具有极大的影响。(如果最小层次的社会环境顺遂,少后顾之忧,多助力支持,那么在更高层次的社会环境中顺遂的可能性更大,此即“家和万事兴”。)
当个体来到这世界上,其出生的家庭、地方是确定的状态,与同一时间出生的其他个体有差异。当时间、空间确定时,个体在未来的际遇就有了一定程度的确定性。
以时间来说,千年前的个体,无可能使用移动电话;三十年前的个体,能使用移动电话的占少部分;今天的个体,使用移动电话的概率相当高。
以空间来说,当移动电话开始普及时,发达地区的个体使用移动电话的概率也高于落后地区的个体。
3、身体
个体受诸多因素影响,也受自身影响。或者说,把个体分为生理与心理两个层面,则生理与心理互相影响。如果分主次的话,生理存在是心理存在的基础,但心理才是主导个体思维、行动的层面。
当我们谈及某个个体,比如“他变得跟以前不一样了”,一般是指其心理层面而不是指其生理层面。基于这样的习惯,也为免语句繁琐,后续提及“个体的心理层面”时,仍用“个体”一词指代;而“个体的生理层面”则用“身体”表述。
由于基因的存在,身体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确定的,身高、容貌、健康程度等;身体也影响了个体的际遇,如瘦小的个体在面对同龄人欺负时更可能落入下风,相貌出众的个体可能更容易获得优待。可以说,个体居于特定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但最根本的,是居于“身体”之中。家庭是最小层次的社会环境,而身体则是最根本的环境,与个体相随一生。故古人言“修身(心)齐家”。
命运
命运是什么?
前文说到,当时间、空间一定时,个体的际遇会有一定程度的确定性,或者说概率。而命运正是一个至少与概率有关的因素(说至少,是因为命运很深奥)。
张三与李四各买一张刮刮乐,理论上中奖的概率是一样的,那么张三中奖,李四没中奖,旁边人很可能怎么说?“张三运气好”。有的读者可能认为命运是无稽之谈,但大概难免以“运气”来谈论一些概率事件。
如果只是在事后评价运气的好坏,那么与在股价涨跌后评价之前是否可以买入一样没什么意义。买股票的人会研究股价涨跌的规律,古人也会研究运气的规律,渐渐地形成了“命理学”。通过命理学的方法,可以推断个体的“命运”,即在特定时间、空间下发生某种事件的概率、倾向性。
谈论命运,不可避免地要提及“宿命论”,即认为个体一生所经历的事情是既定的,无法避免的。
宿命论的问题在于忽略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时间、空间。命运不是确定的、具体的事件,而是某类性质的事件的倾向性,并不是决定个体际遇的唯一因素。在纳粹时期的德国,数百万的犹太人各有不同命运,却无可避免地都要面对纳粹迫害这一由“空间”引发的际遇。
另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同个时间生的个体是否有相同的命运?同样地,在不同的空间下,相同命运的个体际遇会有差别,比如同是“富甲一方”的命运,张三在三线城市,李四在四线城市,自然也有区别。命理学中有个经典故事:朱元璋将天下与他同生辰的人抓捕,朱问其中一人什么职业,对方回应养蜂的,养了九窝蜂。朱想虽然同样命运,但我治九州,他治九窝,不可同日而语,于是哈哈大笑后,将所抓之人尽皆释放。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与潜力发挥
时间、空间与命运相当程度决定了个体的际遇,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不容忽视,此即“N分靠打拼”。说是“N”,因为不同个体对自身潜力的发挥有不同程度。有的发挥充分,对自身际遇有相当的决定力量;有的发挥不足,只能随波逐流。
此处强调的是“潜力”,而不是“努力”。不谈论“天赋”,一般的个体即具有普遍、通常但十分强大的潜力。这就是佛家所说的“本自具足”;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中,某个体拥有其他个体身上所有的优点和潜力,需要做的不是去改变,而是去发现。
如果某个体很努力却未能对自身际遇有所影响,那很可能是没有察觉、发挥出自身潜力。
个体未能发挥自身潜力的原因中,较常见的是内心的自我否定束缚了对自身的观察、认知、发掘。
自我否定与个体日常感受到的压抑、焦虑、恐惧等有关系紧密。解除自我否定,发挥自身潜力的关键将见于后续文章:《如何直面内心的压抑、焦虑与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