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种种原因,简书等第三方平台博客不再保证能够同步更新,欢迎移步 GitHub:https://github.com/kingcos/Perspective/。谢谢!
我不是一个只敲代码的木头人。
很感谢大家关注我的简书,通常我都会把自己总结的 iOS 或者其他编程心得发在这个平台上。弥补博客速度过慢,且不方便推广的弊端。很高兴在这里收获了一些粉丝和喜欢,能得到肯定让我十分开心。这次的文章并不是技术文,而是一篇关于内心想法的文章,这也是我第一次编写并发布这种类型的文章,也希望您能多提意见,关于内容也可以在评论交流。
本文起草于 2017.2.20 发布于 2017.2.22 凌晨。
现在,是 2017 年 2 月 20 日的凌晨。今天就要正式开始大三下学期的课程了。如同公众号关于我自己中所说的,我现在在一所很普通的二本院校就读软件工程专业,学历可能要比这篇文章的大多数读者还要低。所以在您阅读之前,我要提前明确一下:我的写作水平可能并不高。从小到大,为了凑够作文要求的字数用尽了浑身解数,甚至至今都无法忘记小学时写作文的黑历史。因此我对自己的文章并没有什么信心,所以大家如果执意阅读,希望大家不要太过在意行文用词。当然,这和命题作文不同,这次的题目是出于我的一些同学问我是否考研、为何不打算考研而起,所以这篇文章我也思考了很久,绝对不是一篇应付的「作文」,而是「我」现在真实的想法。当然全文也仅仅是与大家说说我自己的想法,具有相当的主观性,并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所以切不可当作我的建议。既然都是成年人,我也相信你会有自己的想法和选择。
首先,因为有些专业考研率可能相当高,所以我想先谈谈为什么有同学会问我为何不考研。我猜,这里面应该有以下这几个原因:
一是考研率低导致的认同寻求
由于我们专业是这所学校最后几批划入二本的专业,加上相对高昂的学费,大部分报考这个专业的学生成绩可能在二本线上下徘徊,即大部分学生是补录(即征集志愿)来到这所学校的这个专业的。他们可能把二本的招牌,看得比专业要重要一点。 作为过来人,我完全理解高中毕业的学生面对形形色色的专业时的迷茫与焦灼。因此,在没有进入大学之前,大家可能对很多专业都不了解,甚至还带有偏见。所以专业可能就不会成为大多数人选择院校的首要考虑。加上我们学院几乎是学校里人数最多的学院,再除去一小部分跨考专业的同学,考研率就被稀释得很低。所以,大家可能就不会去冒险,特别是在大学这种相对宽松的环境。因为认同较低,所以为了寻求认同和肯定,这可能是问我考研与否的原因之一。
二是我的个人原因
我个人一直认为专业能力和学习成绩是不同的,而且我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即硬性考试考核等)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两年半以来,我的成绩在同学中可能比较靠前,但是我的成绩相对于一本等重点高校的好学生相比,差的很多(前四学期五分制平均绩点只有 3.79)。不过加上我又是班里的学委,似乎给大家留下一种我是「学霸」的印象。当然,这并不是夸耀自己成绩稍好,我也在高中感受过那种单纯的成绩差距所带来的绝望。大学是开放的,多元的,每个人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并没有那么多孰错孰对,我也理解大家的做法。而我自己也确实只是出于对这个专业比较热爱,而这也导致大家可能会不由自主猜测我可能是为了考研而努力学习。加上作为这里为数不多的考过四六级的同学,所以大家问我是否考研,这也是我认真写下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我要告诉大家应该怎么选择,而是告诉大家我的选择,这可能就足够了。
以上可能就是有同学会发出这样的疑问的原因,下面就要正式说说我可能不考研的原因了。我喜欢有条理的列举,所以我会按条来解释:
一是大学的职能
对软件工程不太了解的同学,但也能从软件工程这四个字中知道,我们也是做工程的。只是实现的载体有别于其他工程类学科,我们的载体是软件,因此便有了软件工程师这个职位。据我所了解的本专业的情况,很多非应届和实习的 JD(Job Description)大多只要求了工作年限,以及相应的能力,而对学历相对弱化。这就说明大多数大学只能培养本专业学生的基本能力,而不能全面培养为对接公司企业的人。 很明显,后者的实现对学校来说也不太现实。虽然可能研究生导师会带学生参与项目,但这些项目也许大多为外包项目,和真实的工作还是有些区别的。我个人十分反感外包公司,因为大多数外包公司对于雇员来说没有使命感,缺少主人翁精神,当然你可能说这些都是情怀。不过外包公司压榨人力,工资福利也不会多好,我个人是不会选择这样的公司的。话说回来,大学对于我们专业的职能就只是培养基本的职业素养,然而这么低的要求可能很多大学生都不合格,包括我个人在内。所以考研甚至有可能产生新问题,也不能解决老问题,这就是我个人认为的第一个原因。
二是专业的性质
软件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异常迅速,虽然基础可能变化不大,但底层之上的具体实现却千差万别。而由于软件的底层几乎被国外(特指美国)「垄断」,所以相对来说,国外的发展还是要远快于国内。一本国外的新书可能摘自作者半年之内的博客文章,当这本书被国人发现,可能已经过了一年半载,引入国内需要时间,翻译校对需要时间,等到国内上市,可能这个概念已经过时了,或者已经更深入了。这就导致如果只看眼前摆好的知识已经是过时的了。所以我们的大多数老师掌握的也只是他当时所学的知识,当他用这些知识教授学生,学生也会过时。当然,我并不是说所有知识都有保鲜期,而是说新的知识获取相对较难,再加上人的懒惰,可能并不会吸收接纳新的知识,甚至会出现抵触。所以专业的性质决定了我们的专业学生既要有不错的基础知识,又有接纳新知识的态度,以及不怕困难的决心。而如果你有了这些品质,我个人认为即使不考研也能找到相当不错的工作。而考研延长了进入社会的时间,而知识又是不断更新的,我觉得自己可能并没有毅力持续追新,而是想去成为这股潮流。所以这就是我认为的第二个原因。
三是时间
现在的我越发觉得时间过得太快。大家虽然还是学生,但也应该有所感知国内的生活压力。时间成了这里相对公平且珍贵的资源。当时没有选择复读,其实就是我个人不想再浪费时间。但是我觉得复读的成本其实远小于考研,所以我还有点后悔的。但是这个事情已经过去了,与其后悔,不如现在做起让未来少后悔一点。当我拿着可能是人生中最宝贵的三年(1+2)打赌时,确实有些认怂了。所以在时间面前,这次我认怂了,这就是我的第三个原因。
四是国内研究生环境
关注过国内新闻的同学应该都有所耳闻导师剥削学生的事件。当然,出事的概率是绝对小的,但这也反映了一个现实。如果我去考研,我没有绝对的信心和能力可以考到 985,211 这些好学校,进到一些优秀的实验室,所以高收益的风险很大。加上现在我在本科也有在给老师开发项目,我不难想像为导师做苦力的情景。称为做苦力的原因一是经济效益低,二是从中所学到的知识很少。所以综合来看,我们专业的国内研究生对我来说成本高,收益低,风险大。虽然说出去实习工作的风险可能更高,但是研究生也有毕业的一天,迟早也会迈入到这个竞争当中。这就是我认为的第四个原因。
以上便是几个我自认为不选择考研的原因,但这完全不代表考研无用。这个选择完全是个人想法的博弈和权衡。在我看来考研也是有很多好处的,也列举几条:
一是高学历是第一份工作的敲门砖
个人认为其意思是当应届生走向社会,社会倾向接受更高学历的学生,因为这样对于公司企业选择人力的成本是最低的。一个好学校的学生的平均能力应当是普遍大于一些普通高校的学生的能力。但是当工作年限增加,学历就变得越来越相对次要,因为公司所需要的能力大多都是工作中积累的。当然本文全文指的都是我们专业,其他的专业我也不太了解,不能妄议。高学历作为敲门砖的作用,也是相当大的,也关乎到未来就业的基础。
其次,复习考研的过程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
软件和计算机相关的考研专业好像有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专业课。这些课程是抽象的,概念很多,但也是一个合格开发者的基本素质。所以在准备考研的过程巩固了基础,这也是很好的收获。而如我这样的比较浮躁的同学,就很难有耐心有决心学习基础,这也是我自己目前在克服的一点。
另外,考研也是一种动力
由于大学相对轻松自由的环境,很多同学变得散漫。考研却能成为自己人生的目标,让自己努力起来,有了方向感,这也是我所认为的考研的好处之一吧。
另外我个人也很尊重和佩服选择考研的同学,他们都是有目标有梦想的同学,他们可能承受很大的压力。所以我也期望高校应当尽到其责任,将人才的培养落实。家长也应当少给予干预和压力,毕竟孩子已是而立之人。也希望普通高校能够沉稳一些,不要太过浮躁。当然这些可能也只是奢望了。
考研不考研,这完全是个人的选择,作为成年人,也应当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对于本文我自认为也算是尽可能地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想法,希望不会给你带来困扰和纠结,也希望可以听听你的看法。最后,大家不知道是否注意到文章里重复的一个词,「可能」。因为这是我作为一个没有经历过考研和工作的人的声音,我并不确定里面是否会有一些误解和偏见。甚至题目里也写了这个词,这是因为我个人也并非完全有可能把握自己人生的轨迹。但我仍天真的相信,未来仍有无限可能。
后记
这篇文章大约 3000 字,也是我第一篇非技术文,也是我第一次准备多平台(博客,简书,微信公众号,QQ,微信)发布的文章。我不知道效果或者说反馈会如何,但试一试总没错。
最后,谢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