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之前听过《成为高效能人士,你只差这一个习惯》还有参加了分身术训练营,想到的内容收获都是交织在一起的,所以就和这次的《好习惯,为啥你总是不能坚持?》一起写了。
其实这堂课早就该听了,但是一直没真正空出时间完成。前阵子同时三个训练营,加上司考复习任务,每天四点起床还是觉得时间完全不够用。要在保证复习强度的情况下,增加其他学习内容。好在七月底三个训练营都完美结营了。现在就是下定决心跟着永澄老师,已成为迷妹一枚哈哈。
从一开始听很多的微课,比较盲目分散,隐隐约约知道一些概念,也不懂得输入和输出。就觉得是学到知识,有每天进步一点点,但具体有什么改变又说不上来。后来参加了一个时间管理特训营,开始知道学习的知识需要闭环,也开始学习记录和复盘。许多思路也渐渐清晰了,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尤其是读了李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作朋友》,知道了“心智”这个词。心智提升了,很多东西想学,但是与行动没办法一致,提升的速度达不到心智成长的速度,好多东西想学。发现自己就是老师文章写到的状态:“因为心智水平提升是需要行为能力提升来配合的,而行为能力的提升是个渐进的过程,不能像顿悟一样地阶梯性成长,可能这就叫做知行不合一吧!”这时候老师的微课出现了,原来觉得题目好老套,成为高效能人士只差这个习惯?一个习惯能改变什么,肯定又是那种空泛的话。我点开是冲着“高效能”,结果却被这个原先看不起的“习惯”折服了。觉得这就是自己一直在找的,于是停下了很多微课学习,加入了分身术训练营。开启了新世界,感觉真的特别美好。听训练营的课,做笔记,完成作业,然后总结该怎么结合自身情况进行运用。我开始去看老师的博客,可以说一个我第一次发现自己真的被元规范改变的例子。7月份我报的思维导图班,是小班微信上课,一开始只觉得按部就班,完成作业就好,掌握个大致就行。以前其实一直就是一个小透明,什么事情都觉得默默就好,不打扰别人做好自己就行。但是做完分身术作业后,正好是这个班结营,除了完成常规作业,我还写了思维导图的结营作业,把自己的每次作业贴出来,写下当时的想法和改变,分享到微信群里。虽然只是简单的描述,但是作品声音,开始践行了。有学习收获就该表达出来,记录下来。这在之前的自己,是完全不可能的啊。原本想着额外的作业就是麻烦的心态,不知不觉的改变了。后来发现也是自己的标准提升了,标准决定了高度。在分身术结营作业完成后,我去看了其他小伙伴的作业,觉得自己还真的不够积极主动。还发现了小我:夸大了改变,没有真正去做到。尤其是未语形神的作业,觉得那才是踏踏实实的感受。我现在的状态就是觉察,但是不够准确,知道概念,但是理解不够透彻,只能记住大概的“形”,离本质还有很长一段路。读老师的文章,其实我常常有种烧脑的感觉,学习了各个模型和思路,还没办法完全打通。明明看到的汉字,却觉得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运用起来很困难,但是有时候一些概念会在生活的某个瞬间冒出来,又会有种原来是这样的感觉,突然对这些文字有了新的领悟。
这次课程的新收获:以前定习惯养成计划是理想化,没考虑到渐进。都是严厉的习惯养成,连早起也是从六点半跳到四点。不应该这么制定计划,虽然坚持下来了,但是身体很长一段时间才适应,刚开始那周还会有点头疼,想想真是完全靠打鸡血坚持下来的。但是早起收获了晨间日记、运动、规划和两个番茄钟,也就形成了习惯,一个月后的早起已经不觉得痛苦。只是事情多的时候没办法做到早睡,起床时间就推迟到五点。下一个准备开始渐进的早睡习惯。番茄钟个数也要循序渐进,而不是一上来就疯狂的十几个,第一天强迫的完成了,第二天觉得疲惫,第三天只想逃避……觉得只要坚持到底就是成功的,没想过坚持的重量,试图用“坚持”来作为培养习惯的动力,而忘了进行奖励。现在知道了不应该用“坚持”来控制大象,这样往往会失败。而是应该转换成用奖励机制来引导,让真正的欲望成为习惯养成的动力。
这段时间的课听下来,觉得老师是很认真在做这件事,博文是高质量的分享,而且训练营都是免费的,引导我们帮助我们,还有靠谱的工具能进行刻意训练,现在的自己,就想努力的培养新的习惯,在没办法保证很长时间的刻意训练情况下,对学习内容认真进行输入和输出,希望通过海比特训练营的训练,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带领小组成员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我管理,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