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今天三孔景点的游学,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这座历史古城悠久的文化底蕴和孔老夫子所提倡的儒家思想的深刻内涵。
6:00我还在睡梦中,依稀听见隔壁早起的男生们一间间敲门提醒大家起床,看来昨晚大家休息的不错。6:20大家集合在万仞宫墙下读论语,秋风萧萧,书声朗朗,诵读经典,美哉妙 我们游览的第一个景区是孔庙,孔庙占地约三百余亩,是祭祀孔子的庙宇。如今每年的孔子诞辰都会在此举行祭孔大典。
孔庙主要的建筑有五殿、一阁、一坛、两庑、两堂、17座碑亭。分别建于金、元、明、清和民国时期。进孔庙的起点是一处石牌坊,上面刻着“金声玉振”四个字。孟子对孔子有过这样的评价:“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金声”、“玉振”表示奏乐的全过程,以击钟(金声)开始,以击磐(玉振)告终。以此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如同奏乐,以金钟发声,以玉磬收韵,集众音之大成一样。
穿过棂星门、圣时门、大中门、我们参观了奎文阁以及十三碑亭,再经过大成门,我们来到一个石碑面前,上刻“杏坛”二字,相传这就是孔子当年讲学的地方。杏坛十字结脊,四面悬山,黄瓦朱栏,雕梁画栋,彩绘精美华丽,坛前置有精雕石刻香炉,坛侧几株杏树,虽然已是冬天,但绿意尤在,守护着孔子的师道万古长青。在导游有声有色的讲解中,孔子当年讲学的情景不禁浮现眼前,我仿佛听到了孔子众弟子的读书声,这个声音穿越千年,来到我面前,变成了我们课堂的朗朗读书声,我也看到了老师对我们的殷切期望和辛勤的付出。
孔庙的最后一个景点是大成殿,来到大成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雍正皇帝手书“大成殿”三个烫金大字,大成殿是孔庙的主殿,门外正中是清雍正皇帝题书的“生民未有”匾额,殿内正中是康熙皇帝题书的“万世师表”和光绪皇帝题书的“斯文在兹”匾额,南面悬挂着乾隆皇帝题书的“时中立极”等匾额。殿内正中供奉孔子塑像,两侧是孔子的弟子塑像,为了表达对孔子的敬重,我们都进行了礼拜。
游览完孔庙,我们来到了孔府。孔府有“天下第一家”之称,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孔府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内宅的宅门,宅门内壁上面有一幅状似麒麟的动物像,名叫“贪”。 据说是一种上古的神兽,传说它生性贪婪,能吞金银财宝。尽管在它的脚下和周围已全是宝物,但它并不满足,还想吃掉太阳,结果却被太阳所融化。把”贪”画在这里,是在警示后人莫贪多无厌,要做官清廉。
孔林本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子孙后代的安葬之处,也是世界上延时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氏族葬墓群。一进大门,是长一千米的孔林神道,两侧苍桧翠柏,郁郁葱葱。尽头便是“至圣林”牌坊,过了牌坊,再上洙水桥,通过甬道,再穿过孔林享殿,由东南角门进入孔子墓园。
门内北侧有一枯干,树前有石碑一通,上书“子贡手植楷”,相传为孔子弟子子贡所植。孔子去世后,子贡由于在南方经商,没有第一时间赶回曲阜。在他来到孔子的墓前时,将哭丧棒插到了地上,没想到它竟生根发芽,长成了一棵大树。不过这树在清朝光绪八年被闪电劈中,今日只剩下了这一小段枯木。在古代,父母或老师死后应守墓三年,子贡由于愧疚,便在孔子的墓旁搭建了一间简陋的茅草屋,为孔子守墓六年之久。
听过这个故事,我不免有些惊讶。在我国一直重视“尊师重道”,而子贡的故事不就是最好的体现么?所谓“一日之师,终身为父”,讲的就是要把老师当作自己的父母一样尊敬他。
无论是孔庙、孔府还是孔林,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柏树,这些柏树有的已有两千多年,看着参天的柏树,遥想两千五百多年前,也是在这个地方,孔子乘坐笨重的牛车周游列国、推销他的治国理念,想象他满怀希望地离别故国,十四年间辗转呼告,黯然神伤,一生孜孜不倦,上下求索,虽然他的主张在他生前并未能得到应用,但他提倡的“仁爱”思想却是人类亘古恒常的追求和寄托。而我们,又能为自己的梦想去做什么、去坚守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