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一次读蒋方舟的小说。我是很期待读她的作品的,因为看来看去,我所接触到的中国作家的作品总是离不开农村(不是对农村有什么偏见,只是为什么千篇一律都是农村),放不下笔下背负的巨大意义。所以我的确很期待作为年轻作家的蒋方舟。
这本《故事的结尾早已写在开头》没花多久就看完了。不得不说,我所想看到的,所期待的都在这本书中看到了。没有了万年离不开的农村,没有了笔下必须要背负的巨大意义,有的只是人人生活在的城市和一个个不再背负巨大意义的孤独个人。
我个人认为,将故事放在城市,描写孤独个人的小说都有这样的一个特征。痛苦的氛围,悲观的主色调。的确人人都在这样的氛围中,染上了这样的主色调。可是所有的人都在生活,没有逃离,没有选择懦弱,只是坚强的活下去,活着自己的生命。我不喜欢那样的小说,将活下去的勇气交给意义来抉择,像个颓废者一样无能为力。
具体来看这本小说。我认为小说中,这一句话很重要。“了解一个人是没必要的,也是不可能的。”这也许是这本小说中痛苦的根源,对于存在主义者这也许是人类痛苦的根源。的确,了解别人的充要条件就是成为别人,可是,成为别人是不可能的。但是这本小说将这不可能的事情,不可能知道的事情全部摊在我们面前,我们明白了一些东西,知道了这些无路可走的人们,虽然无路可走,却一无既往。
小说中,大多数的或者可以说是全部的主人公,都在结尾逃离到了自己所认为的圣地,离开了被痛苦所包裹的生活,可是无一例外,最后又义无反顾的回到了之前的生活,或者是被称之为开头的东西。这是否是,逃离只是为了更好的继续下去。
小说是采用一个个独立的故事将彼此联系的人一个个的讲述给我们,这样的方法,是再适合不过的将我们无法了解别人这悲剧性的东西向我们展示。这个主人公是这样的,那个主人公是那样的,在无数中这样和那样都被摊开的情况下,没有一个人是应该被歌颂的,更没有一个是应该被批判的。
对我个人而言,读这样的小说是很享受的,我再也不用去理会那些,我不曾体验过的东西的违和感,只是看着现实生活中真正上演的事情和感受,沉到小说中,和主人公一起痛苦,一起逃离,一起再返回,只是慢慢的,接受一切负面的,一切正面的,一切充满激情的,一切充满龌蹉的感受和生活。这是妥协或软弱吗?不是的,这是勇敢,勇敢的面对一切,不用乱七八糟的意义,不明其意的理论来代替自己生活,只是跟着生活所赋予的东西活下去。
总之,蒋方舟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我会一直期待她的作品。当然,我也希望大家可以抛下偏见,她的确和别人不一样。虽然我所说的东西可能对于别国的作家是常见的,可是对于中国来说,这些东西真的是很少被描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