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声音:最远古的记忆
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婴儿在出世之前就已学习声音了(胎儿在母体里四个月听觉神经开始发育,就能听到外界的声音了 ),人类的学习是从声音开始的。在人类感官的发展顺序中,听觉成熟的时间要早于视觉。耳是人体唯一尚未进化的器官,保留有人类原始的生命信息(全息),耳朵上有200多个穴位,耳穴异常灵敏,可独立治疗200多种疾病。
1.2 耳:会通人神的媒介手段
声音是早期人类最重要的生存手段,原始初民相信世界万物的生长变化取决于神灵。 巫祭的目的是会通人神,祈福避灾。巫是会通人神的中介,他上达神界,将人类的愿望送达神灵,把神灵的旨意传递民众。“听”于是成为通神的最重要的方式, “耳文化”因此产生。音乐便是耳崇拜的产物之一,上古时代,礼乐为一,乐(歌舞)是巫祭仪式的主要内容,它赋予原始初民的社会生活以秩序。
在一个很长的时期里,声音是人类交流的最重要的媒介。在早期文化里,听觉的重要性远远高于视觉,“听觉灵敏亦为明察多知,“尚书·陶谟”:“天聪明,自我民聪明。”
对于人类而言,已知领域总是有限的,未知领域永远无限,人力所不及的尽头便是巫术的开端。原始初民相信事物的生长变化取决于神灵,所谓人事之外尚有天命,在不幸事件发生之前,似乎是有预兆的,事先的推演又似乎含有内在的一贯的逻辑,可是人们觉得他似乎没有办法可以左右命运这种神秘的力量。 初民以为这种神秘的力量来自于祖先神灵,祖先神灵可以佑护施福,也可以降罪给灾,这就需要愉悦神灵,使之佑护部族人类,会通人神就成为必要。 会通人神,即巫向控制未知领域、推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神灵献上祝福,送达人类的愿望,祈求神灵佑护部族人类,又向民众传达神灵的旨意,并根据征兆预知事件和行为的结果,使人更好地趋利避害,优化生存环境和生存方式。
巫于是具有了双重功能,他既可上达神界,作为人的代言人,又可下降人界,传达神的旨意。耳听、耳闻是巫术活动中巫觋会通神灵的重要方式。能以耳通神者即“圣”:应劭《风俗通》释为:“圣者,声也,闻声知情,故曰圣。”
1.3 何为圣人
圣的古字为聖,从耳从口。大耳即圣人可直接聆听神的诏语,小口便是向民众传达神的旨意。既通神,故无事不通。《艺文类·聚风俗通》:“圣者,声也,通也,言其闻声知情,通于天地,调畅万物。”
无事不通者为圣,是故后世称孔子为圣人。老子名聃,聃,《说文》 “耳曼也”,即耳长而大,素以为寿征。
宋·苏轼《补禅月罗汉赞》赞老子有言:“聃耳属肩,绮眉覆颧。”老子的耳朵(很长),到了肩膀,美丽的眉毛(垂下),覆盖在颧骨上。
聃(dan):即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属(zhǔ):本指连接,此处意译为“到”。绮:本义应是美丽,华丽。
老子能以耳通神,《列子·仲尼》载:“老聃之弟子有亢仓之者,得聃之道,能以耳视而目听。”
古人认为,耳、听、圣三字同源一体,其始当本一字。
1.4 耳顺为哪般
孔子有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耳顺”的本义即能接听神灵的诏语。
这也是李白(明堂赋):“听天语之察察”的意思。
引申为个人的修行成熟,没有不顺耳之事。
胡适:耳顺是能容逆耳之言,听逆言而不觉“逆耳”
听得进逆耳之言,无所违碍于心。
大多数人到了“花甲之年”,不管听到什么话,遇到什么坎坷曲折,都能做到冷静地思考,使自己的情绪能顺应客观环境,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学会不暴躁,不气馁,不悲伤,不退缩,达宠辱不惊,始终如一的较高生活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