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感恩创作者的分享。
早上洗脸和做早餐的时候,我顺便听了一堂大V店的微课,叫做《父母的成长,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主进老师在课里面讲到了我们平常跟孩子沟通的几种方式,说到其中的一个模式让我非常有感触。他说父母爱给孩子讲道理,其实在背后的语言就是“我是对的,你是错的”。这也让我想起自己以前在教育齐齐的过程当中,我一直都觉得自己是个通情达理的好妈妈,努力地让自己不随便发脾气,什么都想给孩子讲道理说明白。现在才明白凡事都讲道理,其实就是对孩子的一种否定。
先生曾经对我说过他不太想跟我说话,他说你永远都是道理一套一套的,让人感觉你永远都是对的。因为过去我也很爱跟他讲道理,我的逻辑是有话好好说,我就要把心里的话都告诉你,或许在我的潜意识里所有的讲道理其实也是在否定他。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拐弯抹角的告诉他“你是错的”。过去我一直不愿意承认这一点,直到今天才算有了比较深的领悟,原来我所谓的讲道理其实就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的一种自以为是。
今天吃早饭的时候。我跟先生说有一个写作营的同学因为常年的练瑜伽静心。现在每天只要睡三四个小时,精神特别好。先生听了我的话,他说那是在透支身体的未来。我反驳说那可不是透支,那是因为人家常年的修行和瑜伽练习,内心专注而没有太多思想杂念,所以才精力充沛。先生说照你这么说人都可以不吃不喝不睡觉了。我说还真有这样的人很久不吃东西精神却很好呢。但是接下来的话似乎要展开辩论了,我赶紧闭了嘴。我认识到我们之间没有办法在这个话题上有任何的共识。
图片来自网络,感恩创作者的分享。
先生对瑜伽、内在成长这些东西没有丝毫的兴趣,说得太多只会让他反感。那一刻我心里涌起了一阵强烈的孤独感,然后又感到有些悲伤。因为我看到了自己内心里的固定一个模式,我总是渴望被人理解和懂得,可是我总是感觉自己最在意的人都是不懂我的。其实我也不明白自己到底在渴望什么,懂或不懂得到底又有什么意义?或许这样的迷惑只是源于我还没有遇见真正的自己吧。
记得以前读过一篇彼尚的问答录,有人问他说自己经过学习成长了很多,而伴侣不但不学习进步还反对她学习,让她感到很痛苦要怎么办。彼尚回答说真正的成长只会让你越来越接纳伴侣本来的样子,而不是要求他成为你想要的样子。(原话记不清了,大意如此。)如果学习让我们变得更高傲自大,自以为是,而不是更加宽容和慈悲,大概这样的学习就不是真正的成长吧。我觉得自己大部分时候是可以知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有自己的功课要做。可是有时在自己陷入情绪低谷的时候,总是会想抓取一些什么,我最想抓的就是别人对我情绪的认同和接纳,偏偏在这个方面我得到的支持最少。
造成这种情感饥渴的原因大概就是因为在我们成长的过程,当我们的情绪起伏哭闹的时候没有得到认可,反而被打压造成的吧。就像今天的微课《父母的成长,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主讲老师说孩子在哭闹的时候,本来就是一种情绪的流动与宣泄,但是我们大人心里的暗伤被触动了导致受不了孩子的哭泣,所以我们总是会想方设法不让孩子哭闹,结果就是导致孩子的情绪得不到宣泄,只能压抑在心里了。其实当一个人在哭泣或诉说的时候,最需要的是一个拥抱或无言的倾听,最多余的就是那些安慰人的大道理,可惜我们得到的或者给出去的却常常是大道理。
图片来自网络,感恩创作者的分享。
为什么会这样?只因为我们的心常常是封闭的,感受不到自己和他人的情感流动,所以只能用僵硬的头脑去和他人交流。今天看到一段沈星对朴树的采访,看到朴树在访谈中不自觉地把手指放在嘴边,看到他被问到有无放松时下意识地松肩去感受自己是否紧张,我的内心里有一种深深的感动涌起来。生命中有某种共同的东西被触动了,我感觉那是一种深深的孤独。就像朴树说他可以呆在家里一星期不出门,可是却感觉自己的心是无比开放的。看起来有些矛盾,足不出户不是封闭吗?可是我能够感受到敞开心扉与天地共融的开放与自由,然而我却发现自己是非常不善于和人打交道。某天我发现自己没有在生活里走得很近的朋友,从来没有和亲密朋友一起旅行的经验,也很少和朋友有什么一起的活动。仿佛我和别人的亲密都在清谈中完成的,真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此文章为 “何言不渡” 原创,特此声明!
长而艰辛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