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读到一个做领导的写的关于喝酒的散文,意思是喝酒是件多么豪爽的事、喝酒的人是多么豪爽的人,关于饮酒的诗文都是豪放的诗文,并引用了许多古诗词。
以我看来,真正吟“酒”的诗,实际上都是在唱“愁绪”。饮酒,是为了浇愁。
讲到咏饮酒的诗,往往首先想到的是李太白的《将进酒》。而讲到《将进酒》又往往关注的是第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陶醉于这句的气势宏大,却忽略了接下来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第一句是比,是兴,是要衬托第二句的悲之切、愁之深。正所谓:“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诗的中间好像潇洒,“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然而归结到最后,还是“与尔同消万古愁!”
太白另有:“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之句,更是明白。
醉侯刘伶,一篇《酒德颂》说了半天,似乎不屑于贵介公子的道德文章。细细体味,又何尝不是正话反说的耿耿于怀呢?
还有回家理荒秽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写了二十首饮酒诗。他在序中说:“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他实在是因为家境不需为五斗米折腰。如果他真的无需门前车马喧嚣了,那又何必为此而一唱三叹呢?“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他还是放不下那人世的繁华啊!说来说去,还是失意的愁绪。二十首诗,豁达中是幽幽的愁绪和忧愤:孤独、人生短暂、不容于世。“道丧向千载”,还是对现实的不满。“一生复能几,倐如流电惊”,同样是“逝者如斯”的哀叹。
真正大隐隐于市的人,不会终日游荡在大街小巷大呼小叫地昭告天下:各位,我大隐隐于市啦……
处在人生得意时的曹操又如何?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慨当以慷”,依然“忧思难忘”!人生如电,“去日苦多”。怎么办?喝酒!喝了酒,真的解忧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还是“逝者如斯夫……”
再想想王羲之,醉酒以后如何?“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白居易的《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没有一点豪放的感觉。还是那淡淡的幽幽的愁绪。那种锥心的孤寂感让人想到了张继《枫桥夜泊》的“对愁眠”。
苏东坡、辛弃疾开创了词的豪放一路。看看他们。
苏东坡是有名的满肚子牢骚,虽然豁达一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为什么?还是“人有悲欢离合”,古来难全。只能喝酒,但愿但愿了事。“大江东去……”都说是豪放的典范,最后的落脚处,依然是愁绪:“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辛弃疾一生壮志未酬。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豪放的男人们喝酒消愁,娇小的女子喝酒又如何?“浓睡不销残酒”,喝高了,开心吗?“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愁”,痛彻心扉!
愁,有失意,有不得志,有怀才不遇,有愤世嫉俗,当然也有失恋,有离别,有孤独,有时光的不可留……
关于酒的所有好诗文,一定是弥漫着无法释怀的愁绪。举杯而无块垒可浇,那一定不是饮者,不是酒仙,那是酒囊,是酒鬼。“唯有饮者留其名”,留名的,那不是能喝几杯的酒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