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从阳台进来,被细花的窗帘筛成斑驳的浅灰浅黄的花纹撒落在书桌上。哦!新的一天开始了。我关上电脑,心却无法从触目惊心的画面挣脱,如诉如泣的音乐还在耳旁回响;分明感到冷风飕飕掠过;冷色调梦魇般的画面在眼前挥之不去一一
寒冷的土地上,衣衫褴褛、浑身污浊的蒙昧的人群;沟渠里蟒蛇正张开大口吞噬田蛙;夜幕掩映下狐狸蹑手蹑脚跑到村里捕食家鸡;灰暗的夜空中猫头鹰俯身冲向小田鼠;在猎人追逐下拼命逃窜的野兔;山间小溪里漂落着的死婴;白雪皑皑的楢山上乌鸦啄食着腐尸碎骨…… 寒风夹杂着悲凉的歌声,从积雪覆盖的草屋飘向旷野,在连绵不断的山谷中回响,述说着居住在这里的没有文字的人们凄凉的生活……
原以为上了年纪就能自然掌控思想、情绪,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会不能自已,只会静静地体味人生的厚味。没想到《楢山节考》却让我久久的寒噤,以至于到了参加社区演出彩排时,欢快的场景竟然和脑中的影像重叠在一起,站在台上口中发不出声音,在同伴的提醒下机械完成了朗诵。看着花枝招展的歌友,心中不禁为能生在这个时代深深地感激。是啊!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哪一代人能到了花甲、古稀之年不为吃穿发愁,在歌声中享受科学文明的幸福呢?要知道《楢山节考》所发生的一切距今也就两百来年呀!那在白骨丛中与儿子告别,孤独地盘坐在冰天雪地的楢山上,在飘舞的雪花中静静等待死亡的阿玲婆,因为快到七十岁牙还没掉,就被人嘲笑老了不死还要吃掉粮食,只能用石头敲掉门牙、张着流血的嘴巴颤巍巍告诉邻居牙掉了。她明白七十岁不死都是要上山参拜“楢山神”的,儿子不把自己送上山就会遭人摈弃,与习俗抗争是不会胜利的。在七十岁之前为家人做了自己能做的一切,让儿子忍住内心的痛苦和不舍,把自己背上了白雪皑皑的楢山……
弃老的传说在《胡茄十八拍》中有“俗贱老弱兮少壮为美”的诗词;《史记》也有(匈奴)“壮者食肥美,老者食其余。贵壮健、贱老弱。”的记载;也有刊物介绍世界各地各民族在早期生产力落后阶段的弃老习俗。至今在我国鄂西北、胶东半岛等地方,还存留着寄死窑、模子坟、生藏墓等让六十岁老人结束生命的地方。这些书面的知识只是让我似是而非知道了在生存资源极为匮乏的环境中,人类奉行的残酷生存方式形成的习俗,具有巨大的社会行为控制力量。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是在生产力的进步中逐渐形成思想与智慧的。然而《楢山节考》振聋发瞆的残酷画面却让我仿佛穿越时光目睹了最早的自然人,为填饱肚子长期被困固于土地,成为一个个劳作的工具,在农业生产不足以解决温饱的时候,在自私的相残相杀中沿袭下每户人家只有大儿子能娶妻生子,其余男性作为“奴崽”只能干活不能娶妻,而七十岁还活着的老人则要被抛弃在雪山上的野蛮习俗。我心中田园牧歌的农业进程被击成碎片,痛悟在大自然的物竞天择中,残酷从一开始就诞生了。当人们赖以生存的食物象征着生命,生活只有生存和死亡两种界定时,伦理、道德、亲情是那样微不足道,无能为力。今天的花甲、古稀能幸福的生活,是生产方式的进化促使社会关系发生质的变化,是物质丰富的体现,更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打开电脑想了解昔日的楢山而今是什么样子时,惊鄂地发现在长野返回东京的高速路上,标识“姨弃服务区”的地方,竟是两百多年前遗弃老人的楢山。将人们与外面世界隔绝的连绵不断终年积雪的群山早已被誉为日本的阿尔卑斯,是人们趋之若鹜的旅游圣地。清澈的千曲川在山间盆地蜿蜒流淌,来自西伯丽亚的寒风吹来漫天大雪再不能阻挡人们的通行,古刹、寺庙、神社、山脉、氤氤氲氳的露天温泉吸引着游客。到这里可以坐升降机到雪道上滑雪,骑自行车,养生、探险、寻幽、采风成为旅游的新热点。这里盛产的信州苹果在淘宝就能买到。用信州苹果喂养的信州牛撬开了美国人的嘴。据世界卫生组织2016年发表的统计报告,这里的老人平均寿命高出全世界十岁。七十年代完善的社会福祉,让民众有了安居乐业的环境,孩子抚养费用不再让父母操心。但福祉制度的建全也强烈冲击了历史传承的家庭观念与天伦之乐的价值观。这里和日本所有的地方一样奉行着“不必养老不想养小”的潜规则,陪伴父母只是一种美谈,很少有和子女共同生活的老人。看到这些真的为中华文明感到由衷地自豪!两千多年前中国就废除了“弃老”的习俗,奉行“百善孝为先”的优良传统,对父母不敬的任何行为都会受到谴责。无论什么时候中国人都会倾其所有养育好自己的孩子,祖辈更有和孙子隔代亲的舔犊之情。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在中国代代相传。今天的日本人不会理解退了休的我们为何千里迢迢追随儿女到陌生的异乡带孙子,更享受不倒亲情相依的天伦之乐。
看看《德川家康》,就更能了解日本的近代史。这部小说再现了十九世纪中期德川幕府家族实行“锁国政策”,低下的社会生产力以及统治者的盘剥压榨,生活在困苦中的日本人民沿袭着“弃老”的恶俗,和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鄙弃这种恶俗相比,时间跨度两千多年。而从明治维新时代逐步走上工业化道路的日本,在改变封建落后历史的同时,走上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在完善人民生活的社会褔祉制度时,却让维系亲情的纽带断裂了。在让人民享受科学进步文明时,过份强调个人感受,传承和繁衍生息被淡化了。
在这知识爆炸,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时代,能不蹈覆辙把握住方向,让人生创造出不负历史,在发展中不落后又能持续的价值实属不易呀!除了珍惜、感激!传承中华美德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