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6日,星期日,晴天
-
有个朋友,把周杰伦和刀郎放在一起比较,说刀郎比周杰伦厉害,理由是,同时期刀郎的销量比周杰伦的高,比如《2002年的第一场雪》,另外就是最近的火爆程度,说是播放量超级过80亿了,远远比周杰伦高。
首先,其实,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歌曲这种东西,很个人化,只要自己喜欢就行,雅俗应该共赏。
也就是说,所有和感性相关的东西,文学,音乐,影视作品,拿去比较是毫无意义的,就像诺贝尔文学奖就很可笑,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喜欢就好,没必要比来比去的。
真正的问题在于,人都喜欢用自己的喜欢去干扰别人的喜欢,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品味才是最好的,别人品味都差点意思,其实这些都是人性的弱点,很多矛盾根源也在于此。
但和感性相关的作品,是不是就没有高低之分呢,其实是有的,好作品是有标准的,用作家冯唐的话说,文学有一条金线,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这条金线,虽然不会像数学那么明显,我们或许也很难确定一个及格的作品是80分还是90分,但对明眼人来说,洞若观火,及格还是没及格,,一看就明了,歌曲也一样,一听就知道。
由于每个人理解,境界,经历,情感能力都不一样,就导致每个人感知和感受不一样,造成了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所以评判一首作品最公平也最靠谱的就是时间,最终检验作品好不好,就看多久之后,还有没有人听,有多少人听。
只是内行人,就可以提前预判,知道什么样的作品会流传,什么样的作品只是流行,很快就会淹没在时间里。
从这个角度看,那是很清晰的,周杰伦活的时间一定会比刀郎长,现在的比较就不说了,从作品数量,传唱度,粉丝数,知名度,以及作品质量,刀郎都比不过周杰伦,几乎可以肯定在几十年后,00,10,20那几代人,听周杰伦的一定多过听刀郎的。
为什么敢这么确定,主要是基于作品,一首歌而已嘛,没那么深奥,重要的就两个点:词和曲,词和曲当中,曲子又比歌词重要,因为歌曲首先是以听觉打动人的。
就像很多外国歌曲,即使不知道歌词什么意思,也不影响我们喜欢听。就像左小诅咒的《爱的劳工》曲子是真好听啊,但歌词的立意,哎,一言难尽。
歌词呢,是情感的催化器,歌词其实是对音乐的局限,歌词会把一首歌表达的意思局限在某个确定的情感或者事情上,词的立意和境界,又会影响一首歌的格调和趣味。
比如像《罗刹海市》这种歌曲,他写的就不是情感,而是情绪,不管后面表达了多少讽刺,揭露了什么社会问题,那都是情绪,我们听的是歌,是情感,不是批判,批判最好的载体不是歌曲,而是其他,比如文学作品,就是很适合的载体。
但歌不行,没人听歌是为了学习理性的批判精神,歌曲都是为了情感,都是感性的。
刀郎这首歌,敢确定的是,很少有人会被那马户不知道他是一头驴,那又鸟不知道他是一只鸡,这种破玩意歌词打动,这些东西,只能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和事件上,激起人们调侃的情绪。
所以《罗刹海市》这种作品,只会成为一个像嘲笑别人那样被人嘲笑的流行品,尽管背后实际上表达某些社会问题,但那些问题不是现在才有的,早就有了,而且早就有作品讲过了(比如人们分析的来源(聊斋))。相当于以前就有人讽刺的再拿出来讽刺别人,那有什么价值呢?除了发泄下情绪。
如果不是刻意,有多少人会主动通过听歌来了解社会问题呢?我们想有思想有哲理,有批判精神,基本都会去看书。
所以,刀郎现象,最终会像淄博烧烤那样,无人问津,再怎么火热,最多几个月而已,我猜都撑不过过年。
二
我们再看看作品本身,我们随便找首歌看看,像《2002年的第一场雪》,同样是情歌,为什么就很难和周杰伦的,比如随便一首《安静》相比。
同样写的是爱情,几十年后,男孩爱上女孩,或者女孩爱上男孩,但因为某些不得已的原因,不得不放弃对方,这时候,当他听到《安静》:“我会学着放弃你,是因为我太爱你”的时候,瞬间就不行了,啊,写的就是我和他(她)啊,对吧。
因为这种情况在爱情里是很多的,非常容易让人产生共鸣,这里面包含的也是很浓厚的男女之间真挚的情感。
但像《2002年的第一场雪》“忘不了把你搂在怀里的感觉,比藏在心中那份火热更暖一些”这种感觉,你就很难确定是不是爱了,可能是爱,也可能只是需要,性爱的需要,这里面涉及到肢体接触,把你搂在怀里的感觉,而且还有内心的火热,这些都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性,而不是爱。
同样都是抱,是肢体接触,也有境界之分的,就像张震岳的《抱着你》歌词这样写的:“如果明天看不见太阳,整个世界会变成怎样,在最后这一刻,让我紧紧抱你,抱着你 抱着你 我抱着你”,这个词表达的就是爱啊,是浓厚的情感,相当于在表达:世界末日来了,只要你在我身边,抱着你我就有了全世界,对吧,没有人听到这样的歌词,会联想到抱着你是想日你。你要是写成,我搂着你,那感觉就一下飞去KTV了。
所以说,虽然说作品没有高低之分,但是有高级和低级之分,那英他们言语虽然不恰当,但并非没有道理,这和道德评判没关系,而是人类共同的认知,不管什么文化,什么国家,在情感或者精神领域里面,是有境界之分的。
奉献,付出就要比索取的,自私的境界要高,两个人精神契合的爱就比性的境界高,而比爱情境界更高的,就是更大的爱,比如像许巍那样,赞美爱,感受爱,感谢爱,他很多歌表达的都是一种更加宽广的爱,就像《一天》《无尽光芒》这类的作品。
还有歌颂自由,和平,呼吁平等,反对战争之类的就是更大的爱,就像迈克尔杰克逊的《拯救地球》或者黄家驹的《amani》就是这类的歌曲。
而比歌曲更高级的,就是没有歌词的纯音乐,就像古典音乐,因为没有歌词,所以全是听者的自我感受,那你听到的是什么,就是什么,所以,严格讲,纯音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音乐,它更加无边无际,每个人都可以听出属于自己的感受,没有任何指向,也没有立场,同样的曲子,有人听到的是爱情,有人或许能听到亲情或者友情,以及其他各种情或恨。
所以,我们很少见到有人在纯音乐上争议,都是歌词惹的祸。
而且,由于境界高低的不同,也意味着被替代的可能性也不同,从这个角度判断,很多事情就很清晰了。
在歌曲中,90%的歌曲都是情歌,绝大部分爱情,极少的友情和亲情,其他非情歌歌曲,大概有,励志的,就像家驹的歌,还有就是许巍的,带点哲理和诗意的,体现更加宽广的爱的风格。当然也有很多愤怒的咒骂的,那些不去讨论。
所以,刀郎被替代的可能性就大于周杰伦,虽然都是写情歌的,但周杰伦水平高于刀郎。
周杰伦被替代的可能性大于许巍或者黄家驹。因为许巍和家驹他们两个没有在情歌这个群体里面,而爱情歌曲数量很多,有很多可以替代的,概率上就要大很多。
但谁要想听点写哲理诗意,宽广的爱,这类境界的歌曲,首先你你要找到同类型的歌手,本身数量上就比情歌少了,而且还要写得比许巍好,那就更难了,所以许巍或许不大众,但一定比周杰伦更加隽永,家驹也是一样的道理。
不过呢,哈哈,这些歌手写得再好终究是流行歌曲,永远都比不过纯音乐,就像那些古典音乐家们:巴赫,萧邦,李斯特,贝多芬,莫扎特这些人,这都多少年了,后人都只是在演奏他们的作品,仅仅是演奏他们的作品,就能被封为音乐家,就像郎朗,李云迪之类的,那你说,要是有人超越他们,那得被封为什么?而这样的人,多少年才能出一个呢?
-
歌曲会影响人的情绪,所以听什么歌,其实是需要选择的,以前写过关于这方面的文字,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