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脑洞让本杰明这个角色倒叙式的渡过他的人生,他生来样貌年老,死时却是个襁褓婴孩。
本杰明的母亲难产而死,父亲看到这样一个满脸褶皱丑陋的婴儿,惧怕又或者带有一点怨恨,心想如果不是你,如果是一个健康的孩子也许我能更坦然的接受爱人死去的事实。他想杀了他,但是最终放弃了。
也许是被人打断了他的行为而令他冷静下来,想起了爱人临时前的遗言,恳求他,希望他给这个孩子一个容身之所,他最后选择遗弃了本杰明。 怎么说呢,只能说,亲生父亲选择的丢弃点,实在太好了。
捡到本杰明的女人,是一个黑人。人性的光辉从来与国籍,人种无关。养母真的是一个伟大而又温暖睿智的女人,她不能生育,她珍惜每一个到临世上的生命。她看到本杰明的第一眼,就决定要将他留下。让他在自己工作的地方,在养老院长大。
本杰明的人生,是未知生,先知死的。关节炎白内障,双腿老化到无法行走,带着这些令人痛苦的老年病成长这是他的童年。幸运的是,在他成长的养老院,这稀松平常。他的伙伴都是外表如同他一般衰老的老家伙们,给他的都是观遍人生的格言。他可以在没有太多跟同龄人的对比之下成长。
他不悲伤,不焦躁,实在是因为他在思想萌芽时遇上的都是正直善良的人。
他在思考自己为何如此不同的时候,握着他的手温暖而平和的养母说“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不同的,但大家的终点都是一样的”。这些他最爱的人不在乎他的身体与容颜,只在乎他今天是否是平安快乐。
在他童年苍老而无力的时候他遇见了戴茜,充满生命活力的女孩。她令他向往,好奇。这样的年纪和状态仿佛才应该是生命茁壮向上的样子。
他开始探寻什么是生命,拖着逐渐健康却依旧老弱的身躯,他找到了工作跟随一个船长出海,赚了钱,还嫖了一次娼。嗯,感受到了生活是这样...快活。在归家的途中,他的亲生父亲找到他。俩人相聚并且喝下了他人生的第一杯酒,对饮浊酒,侃侃而谈。
他的父亲这么多年总是在街角或者树后小心翼翼的隐藏着自己,他只是没有勇气去面对,也没有勇气去承担。但他还是爱着本杰明的。相比之下养母这样将生活看的如此通透而又善良的人实在是太可爱了,上帝又赐给了她一次生育的机会,她可以做一个真正的母亲了。
本杰明看到新生命的出生,此时他十七岁,也觉得是时候要去探索自己的生命了。不论身体状态与样貌如何,这都是令人躁动的年纪。
他跟随船长出海,并遇上了自己生命里第一个爱上的女人。也许在表面看是六十岁风烛残年的老头与四十岁风韵犹存的女人之间的爱恋,不如说是未经世事的单纯小伙与看破岁月饱经红尘的女老师之间来自两个不同层次灵魂的碰撞。
她教他如何品味人生,他给她青春洋溢。后来分开,只是因为这是在错的时间,遇见了对的人。但这并不妨碍这段经历给彼此心里留下一个酒红色的印记。
二战打响,他去参军。本以为会就此零零散散的做着海上后勤,却在一个夜里遇到了潜艇。船长像一个无畏的骑士,行驶他的船,撞击。
“不顺心的时候你可以像疯狗一样,可以破口大骂诅咒命运。但是到头来,还是得放手”
船长啊,表面不羁而又坚定善良的人啊,天使要是不给你在天堂留一个好位置,还能给谁呢?
本杰明回到了他的家,养老院。发现教会他弹琴的老太太已经去世。
也许他现在能想起了童年时问养老院里那位老太太的话
“如果我越来越年轻,怎么办呢。”
“那实在太糟糕了,你会看着你爱的人,比你先走。”
人生的真谛也许就是,不论年老或青春。富余或者贫穷。你是资本家也好,工人也罢。你所感受到的生活是昏暗的还是温暖的。这个世界从来都不在意,世界只在意你的两个时间节点,生与死去。而无论何时生,何时死,一个人所能感受到最恒久直至死亡那刻的,是感情。
他又见到了戴茜,一个青春,美丽的戴茜。但是他们没有在一起,因为他不是他,而她也不是她了。她属于芭蕾,属于纽约,那个属于躁动而又梦幻的时代,不属于他。
两个半小时的电影,太长了。上一次看这种即漫长又能让我用视觉触碰到人生的电影,好像是乱世佳人。长的电影,不仅需要好的故事还要有能把故事讲好的拍摄能力。不然只会令人昏昏欲睡,感觉枯燥乏味。
本杰明的父亲来找到他并告诉了他身世。他跟一般孩子不一样,这从出生就注定了。他的善良跟淡然,让他愿意陪父亲走完人生最后的路。两人相依在长椅上,看了一次落日余晖。顺便继承了万贯家财。
父亲死后他想去纽约看看戴茜,却在见到她之后深感两人的生活除了回忆没有任何交集,本杰明虽然此时只活了二十多年,但他的身体与心理年龄远大于戴茜。错的时间,错的人。
后来戴茜,因为一次车祸,失去了跳舞的能力。她拒绝让本杰明看到她落魄不堪的样子,她消失了很多年。
两人再见时都是年近中年,这是他们生命里最美好的交集。像两列相互迎面而来的列车,在彼此经过时发出的最大的噪音。像露水浮在花瓣上,缓缓下落的那段短暂的时光。对的时间,对的人。
他们终于可以彼此相爱,在街头相拥而不会有怪异的眼光扫来。
这时候,本杰明养母去世了。影片诠释的,平缓,没有过多的煽情。就像本杰明的内心。他早已明白这是注定要经历的失去。他比别人对于生命向来理解的更透彻。
他们搬到公寓里,生活在美国最澎湃最伟大的年代,谈着电影里最快乐的三分钟恋爱。然后,戴茜怀孕了。
本杰明在心里万幸生下来的是一个健康的女孩。他不希望他的孩子像他一样有这种特别的人生,平凡才是幸福。
他选择在孩子一周岁时消失,因为他逆向生长的人生现在已经在往青年时期过渡。他希望孩子能在正常的家庭氛围中成长,他不希望戴茜在逐渐老去中却要接受爱人越来越帅气年轻到最后变成孩童这样的内心煎熬。他把所有家产留下来,自己孤身离开。 去感受生活,去踏遍万千世界。默默爱着戴茜跟他的女儿。
而故事的结尾,他回来了,在他最帅气,状态最好的时候,见了她们一面。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
几年后,戴茜被通知去儿童福利院。再见他已是一个不记事的少年。戴茜陪伴着他,直到他在她怀里闭上双眼。
这个故事很离奇,但是影片将它拍摄的很平缓。仿佛这些就这样发生了,又怎么样呢? 因为这就是以本杰明的口吻以日记在叙述自己的一生啊,谁会对自己的人生大惊小怪呢?这一切的异样,早已在他出生时就注定要习惯。
但拍摄的平缓不代表平淡,更不代表无味。这部片子用两个半小时讲的这个特别的,完整的人生。有过恶意,但是更多的是温馨与美好。有过迷茫,但在漫长的岁月中更多的是坚定的探索。有很多失去,但悲伤后我们也看到他是怎样淡然的接受。
这是他的人生,也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我们无法左右出生的样貌,家庭,无法预测以后会怎样。但是我们可以左右态度,可以真挚的去爱亲人朋友爱人。我们可以不要等到失去了再珍惜。
好的影片就是会讲好一个故事,给你一丝触动或者感悟。 本杰明巴顿的奇事是虚构的,但是里面所能遇见的善意,都是真实的。生而为人,珍惜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