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我看到了那篇名为《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文章,它在朋友圈蔓延的速度惊人,我觉得是因为它引起了我们的焦虑和恐慌。
难到没有发觉,我们正在和少数成功的同龄人在比较、对比。
我也一样产生了莫名地恐惧,当我在简书码字只有寥寥数人看,我会想起那些年少成名作家张皓宸、本兮;当我在努力工作的时候,我会想起同样是90后创业已经年薪百万......说真的,也许我的比较心理在作祟,我甚至一度觉得我已经被抛弃,不仅被时代甚至是同龄人。
但如果你也一样焦虑着、焦虑过,有没有想过抛弃我们的真的是时代或者同龄人吗?
如果是“同龄人”在抛弃我们,那我们正在做什么呢?
一、在网络影响下只在不断对比,而不是在努力着
每当看着同龄人成功的例子,我在羡慕吗?会对比吗?会迫不及待地要开始努力吗?
会,当然会!但很多都是一天打鱼三天晒网的努力。
因此每当看到成功例子,就被焦虑的情绪影响下努力,又很快地坚持不下来。
循环往复下,焦虑越来越多,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少。
这个时候我知道了,不要被影响着,也不要去对比,而要知道自己在为了什么在努力。
二、没有清楚认识自己
被“同龄人”的成功影响的时候,我盲目又短暂努力的方向好像有点偏,又有点太广。
简而言之,不明确自己想要是什么,想做的是什么,努力的目标是什么!
这时候就说明,我压根就不知道自己在努力什么,为了什么努力,甚至可以说不知道自己的目标。
只有清楚自己的最大目标什么,才能找到人生方向。
三、物化“成功和失败”的定义
网络上太常用“年薪百万”,“粉丝过百万”,“自带流量”等等这样的词汇去描述我们“同龄人”的成功。
但很少人会用“实现梦想”、“活出了自己”等等的词汇去描述。
再想想,我们是被“同龄人”抛弃吗?
不是的,是我们物化“成功与失败”的定义同时,给自己标上了价格。
难道不是因为人生只有一次,才让我们想做成我们想做的事或者目标吗?
难道即使没有年薪百万的情况下,实现我们梦想,也叫“被抛弃的失败者”吗?
物化“ 抛弃”的定义,就是物化“成功”与“失败”,就是在物化“我们自己”,我们像是在给自己标价。
四、人生规划模糊
我发现,不仅是我还有我的朋友,在应聘工作时,面试官肯定有一个问题是“你对你的人生规划是怎么样的?”。
但我们往往被提问时候脑袋像是糊了浆,一团混乱。
因为我往往对人生的做法是,见一步行一步。
但是那些正在抛弃我的同龄人,也是对于自己的人生规划一团混乱吗?
很明显不是的,也很明显的是,他们都非常非常努力地实现自己的目标。而这一个目标,就是他们成功的那一个。
毕竟我没见过哪一个人真的不花费什么力气就能做成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