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该书展现了傅雷夫妇的爱子之情以及对孩子的涓涓教诲和他们成龙的期盼之情。除了对孩子们的关怀,傅雷夫妇始终把“让孩子成为一个拥有独立思想和人格,有理想、肯拼搏的人”作为教育的首要标准,因材施教,使得傅聪发挥了他在乐理上的天赋,成为了著名钢琴大师,傅敏也在英语上取得了好的成就,当上了特级教师,傅雷夫妇也成为了中国当代的典型父母。
傅雷先生虽为著名文学艺术翻译家,但对待孩子,却和天下所有的父母没什么两样。在书中,傅雷从一个长辈的角度,用自己的经验,提醒孩子少走弯路:“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冬烘,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这是天下许多父母都有的想法,父母走过的弯路,不希望孩子再走一次,而是希望孩子能走的更高、更远。对于离家在外的傅聪、傅敏,傅雷夫妇有万般不舍,但即便如此,也要放手。傅聪离开,母亲流下眼泪,父亲心里始终记挂着他,世上有哪种感情抵得过亲情呢?当你在外受了委屈,总是父母最先发现你的情绪不对;无论多晚回到家里,总是有一盏灯、一个人在等着;离家在外,总有父母在牵挂着你。他们从不会在乎你赚了多少钱,而是在乎你生活得好不好、过的开不开心。虽然亲子之间无法相见,但在信中傅雷夫妇与孩子讨论古诗,讨论诗人的思想情感,讨论诗句的美妙绝伦,亲与子的感情,在诗词的交流中愈加深厚。
除了关怀傅聪的生活,在书中傅雷曾多次写到对傅聪学业上的指导:“我特意跟你提,为的是要你别把俄文学习弄成“突击式”。一个半月之间念完文法,这是强记,决不能消化,而且过了一晌大半会忘了的。我认为目前主要是抓住俄文的要点,学得慢一些,但所学的必须牢记,这样才能基础扎实。”父亲将自己的学习经验教给孩子,强调了要将基础打牢,才会在以后的日子里学得更快。傅雷最关心的莫过于傅聪在音乐上的学习情况,信中多次提到对傅聪乐理上的指导,勉励他好好学习各位大家的音乐思想,加深对艺术的感悟。
傅雷的妻子曾在信中庆幸到:你不用参加到与自然灾害的斗争中去,这是多么幸运!当时的新中国才刚刚成立,虽然外患已经解除,但是国内却动荡不安,且生产条件落后,突发自然灾害也是常有的事。而傅聪当时却能在国外安然的学习音乐,可不是幸运啊。父母往往都希望孩子能过上好的生活,在当时而言,有钱人家的孩子都是送往国外去生活,没钱但是有能力的孩子由政府出资送到国外学习,送出国的孩子中很多孩子都将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他们享受着国外优越的生活环境,学习国人无法学的知识,虽有部分人仍记得还在困境中的祖国,但大部分人只知道在国外享乐,忽视自己身上的责任与义务。傅聪的父母希望傅聪能够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但也不忘提醒傅聪要记得国内落后的学术环境,学成要回来报效祖国,傅聪也的确做到了。可以说,傅雷夫妇教育的成功不仅在于孩子有光辉灿烂的前途,也在于始终对祖国、对人民的关怀。
虽斯人已去,但精神永存。傅雷夫妇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值得现在甚至是未来所有父母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