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总爱找好吃的好听的。一路走来,侗寨满足了我的所有需求。
清晨出发,我去抓稻田里活蹦乱跳的鱼,然后去山上采烹鱼的香料,必须得新鲜带露的木姜子才能让鱼汤鲜美异常。
口腹之欲易满足,天籁之音难寻,我用了两个夜晚搜寻打听传说中的《侗族大歌》。
天遂人愿,我为大歌在肇兴停留了两天,也追逐大歌两天,领会到不一样的感受:在烈日下听大歌,有清风拂面;在夜晚听大歌,有星空作伴;在室外听大歌,有蜻蜓相知,此行不虚。
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
第一次感觉人类的合声在自然中的奇妙,侗族人民随地而歌,也许在田头也许在花桥也许在友人聚会的廊沿下,那会也许正有风过、正有雨飘、还有虫鸣,反正和了自然的声音吟唱出来,听得人痴了,感觉天地无一物唯余歌声远扬。
1986年,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贵州从江县小黄村侗族大歌一经亮相,技惊四座,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2009年,侗族大歌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好形象的比喻,读到就爱上。
侗族人讲究“饭养身,歌养心”,我在热烈的阳光里和暗夜的星空下听着侗寨姑娘任由天性唱出的天籁之音,那一刻,唤醒了心底的感动。
感动还有与自然如此合拍的音律,没有乐器没有指挥没有领唱,是自然的风星空的月和天上的太阳在领唱,唱出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五谷丰登。
当歌声在晴空中流转,我发现一只蓝蜻蜓飞过来,停在我身边的树叶上。它静静地卧在叶间,仿佛正陶醉在歌声里。
我惊奇地发现,蓝蜻蜓像一个音符,透明的翅膀是纯纯的音色,它起飞于自然,又把歌声洒向天际。
两天的时间大歌已经萦绕在我的心里,它会时不时蹦出来,当我看到花儿盛开鸟儿鸣唱树叶飘摇时。
回程的路上想着每天快乐高歌的侗寨姑娘和小伙,衷心希望他们能够幸福地把侗族大歌唱下去,唱得更悠远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