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伟豪:黄河文明千悠悠中都儒风代代传
作者简介:邵伟豪,男,济宁市汶上县第一实验中学九年级学生,爱好学习、画画、热爱运动。
参赛宣言:传黄河文明、颂汶水儒韵,把家乡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家长寄语:看到自己的进步,改进自己的不足,发扬自己的长处,把要做的事情做到更好,你会发现另外一个自己——满怀自信、不畏困难、阳光而有活力的男孩!
指导老师:刘乙
邵伟豪:黄河文明千悠悠中都儒风代代传
看啊!古老的黄河,由逶迤的巴颜喀拉山脉而来,以它奔腾而又开放的姿态,浇灌出了富饶而又昌盛的中原大地,冲刷出了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黄河之水黄而不浊,数代华夏农民辛勤开垦的泥土,历代将士战马扬起的沙尘都汇聚在黄河之中,塑造出独特的黄河风貌。在这片大地上,传颂着三皇五帝的伟大事迹,百家争鸣的伟大壮举。文化的光芒照亮了世界的东方,河洛文化、齐鲁文化等先进文化的出现又为黄河文明充入了新的活力。三皇五帝的相传,造就了黄河文明的雏形,夏、商、周三代的铺垫,又使黄河文明迎来升华,秦汉以后,黄河文明高度兴盛,久经不衰。
诞生于黄河文明的儒家思想,又造就了大一统的民族基因,给予了一代代华夏人民伟大的家国情怀。我们不难看到,唐代的杜甫于黄河之上高吟“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表达自己对山河破碎的愤懑;宋代的王安石面对汹涌的黄河发出“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的感慨与治理黄河的决心;近代的中国数以万计的红军战士更是将充满力量的红色足迹留在了黄河沿岸。“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思想已植根于每一个华夏人心中。
儒风于黄河文明盛行数千年,孔夫子功不可没。他周游列国,编纂乐籍,竭尽全力发展儒家思想。他关心政事,致力于营造“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社会氛围。这种看似是妄谈的想法却是孔子任中都宰时真正实现的社会景观。孔子于中都行教化,劝农耕,制礼仪,百姓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成为了现实。
当孔子升职将要离开中都之时,中都百姓倾心相送以至于万人空巷。临行之时孔子仍发出“望大家遵循礼范,长此以往中都必然万世安泰!”的谆谆教诲。就这样,中都在孔子仁爱之心的滋养下,在汶水的呵护下褪变成了如今民风淳朴的汶上大地。孔子所开创的儒风也在传承于历代中都人民之中,孔子讲堂中传来《论语》的阵阵诵读声,文庙中映出尊师亲长的礼仪规范,学校里孔子的雕象陪伴着同学们奋进前行。中都故里到处传颂着孔子行教化、遵礼仪、施仁政、奉廉洁、讲诚信、广博爱的儒家思想美德 。
黄河文明历经千年而不衰,中都文化跨越千年仍鲜活。作为黄河文明的见证者、中都文化的传承者,我相信我们的中都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指导老师:刘乙,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第一实验中学教师,嘉文文学社社长,公众号“布丁乙语文(不定义语文)”创始人。热爱读书,热爱生活。努力践行自己的座右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指导学生在多种主题征文大赛中屡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