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安利一部60年代的岛国片,别看拍摄于60年代,但豆瓣的评分可是高达9.1,好于98%的战争片。
它就是《人间的条件》。
这部电影共三部曲,将近10个小时,以日本人的角度去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看似是一部时空、跨度宏大的史诗巨著,但实际上格局仅仅局限于满洲,局限于主角和他周围人的一些遭遇。既没有那么庞杂的人物和时空的转换来强调宏大,也没有惨烈的战争场面去直接刺激观众的感官。它的高明之处在于,从一个小人物入手,格局和视角虽小,但却能够比宏大更细微和深入,能够实实在在地触碰到人类共同的人性和其他诸如国家、体制、战争等问题。这种写人的作品最难,也是最考验创造者功力的,稍有偏颇,人物就成了脸谱,人物的行为、思想就成了某种主义的符号,片子也就成了快速,精确甚至粗暴传递观点的工具,从而滥用了艺术的感染力。
三部曲中,故事和时间线是连续的,描述了主角尾在矿厂,训练营,前线等地方的故事和遭遇,这一路上他与周围的人、代表国家的企业和军队发生着联系,产生了思考和质疑与对目标的追寻。导演在长篇幅中把人物塑造与戏剧性、观点表达很好地结合了起来。
人,何以为人,是以人之社会属性行使人的权利。而战争,极大的破坏了或者说重置了人的社会性。法律约束了人的道德底线,而战争将法律废置,直接践踏于道德,如此背景之下,冲破道德枷锁行恶之人不能再称之为人;活在人间炼狱受害之人不能再称之为人;欲求保留人性苦苦挣扎之人亦不能称之为人。
战争是一个无法自拔的泥沼,也是一场无法摆脱的轮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这个泥沼里却将这句话推向了逆向的顶峰,而在轮回里又在宿命般得不断上演。后方劳工厂,前方侵略部队,败时战俘营处处都是这无法摆脱的宿命。Kaji的身份从殖民地工厂职工,侵略士兵,逃兵,战俘劳工一直到战败国难民,他都一直想为自己和身边的人争取一个当“人”的权利,而通过全片10个小时的展现之后,我们看到的和体会到的却只有彻底的绝望,就像Kaji最后归宿在那无人所知的荒野之上。从日本人的角度出发,这10个小时的影像对反战主题的展现已至极致:战争使恶者成妖魔,战争让弱者为鱼肉,战争令善者尸无塚!
对于一些观点的表达上,导演也处理的比较克制,片中不乏对于人物观点直接表达的对白和内心直接描述的桥段,但都没有说得很明白,都是细碎的不系统的,甚至角色本身时常在怀疑自己是否正确。我认为,片中更多的还是在尽量展现不同人不同的选择,通过展现人物的行为活动,让观众自己去评判,自己去总结和反思。这部片子也对国家体制和战争也有深刻的反思,应该是日本反映二战最重要的一部影片了。演员演得很辛苦,很用力,日本演员说中国话很有意思。能请来苏联人却没有中国人。影荒的同学可以拿来刷一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