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部分 行为经济学与行为科学的未来
在最后一部分,泰勒着重强调了“助推”这一策略作为行为经济学在实践层面上的主要手段,在帮助决策者(小到个人,中到企业,大到国家)决策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我所喜欢的“啤酒与尿布”例子的精髓相仿——达到一个目标,却不用花太多成本。
如果生产小便池的企业在小便池的内壁上印刻一个苍蝇图案,那么“溅出”的几率将减小80%。
——泰勒最喜欢的“助推”案例之一
“明天储蓄更多”计划:用“自由主义的家长制”助推(nudge)人们储蓄
泰勒为美国财政部设计谋划的一个“助推”方案是:如何让人们提高退休金账户的储蓄率从而增加他们的退休金收益。政府的调节工具原本只有一个:为退休金免税。然而这一方案真的有效吗?更多的人们认为,既然税低了,那么我就不需要往退休金账户里存太多钱,也是可以达到目标的。结果是,人们的总退休金收益似乎并没有因免税而增加。
泰勒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3条建议:
1. 让纳税人把一部分所得税退款存入个人退休金账户。
2. 提高预交税款(发工资时的扣除款项)的比例,从而使得退税金额也得到增加。
3. 告诉雇员:如果你不选择退出,那么将以默认的储蓄率、默认的投资方式加入退休金计划。
第三条建议大约是最精髓之处——如果说我们要解决“人们不愿意储蓄”的问题,那么就要先搞清楚阻碍他们做出“存入足够退休金”这个决定的因素有哪些:
1. 惯性。人们往往不想改变现状:如果还没有储蓄,那么就暂时不储蓄;如果储蓄了,那么也就按照这个储蓄率存下去。总之,想让我们去主动改变什么,很困难。
2. 损失厌恶。如果让我把储蓄率从原本的3%提高到5%,我的第一反应是我现在可以支配的金钱少了——这让我很不爽。不过有一种方案听起来更容易让我接受:我们不会提高你的储蓄率,除非你涨薪了。
3. 现时偏好。要求我“现在”就做出一个提高储蓄率的决定是很难的,因为我无法拒绝现在就有充足的金钱的诱惑。但如果让我做出一个未来某个时刻才会生效的决定,则不会太困难,因为对于太远的事情,我的偏好会变得很模糊(拟双曲贴现)。
所以,泰勒的方案简洁明了而目的性极强:“明天储蓄更多”:默认加入,涨薪才提高储蓄率,在未来减少净收入而不是现在——每一条都恰好针对一个阻碍因素。这种“自动加入”与“自动升级”的机制帮助美国越来越多的雇员实现了家庭资产净值的增长:令人惊奇的是,没有证据显示他们因为退休金储蓄率的提高而背上了更多债务或者缩减了其他账户的储蓄金额,大家变得更加会理财了,而事实上这种“更好的理财方式”也并不是崭新的黑魔法——多数人明白他们本来就应该这么做,只不过阻碍他们行动的因素需要被清除罢了。
泰勒将这类助推方案称之为“自由主义的家长制”或“自由主义的温和专制主义”:助推的目的不是告诉人们该如何做,而是帮助他们达成自己的目标。正如每个人都有机会选择“退出”退休金计划或者是改变“默认的”储蓄率选项。泰勒并不试图去“替别人做选择”,也并不完全赞同“推定同意”(不进行询问就默认人们会选择某一选项),而是更喜欢“提示性选择”这个做法:没有人喜欢强制令,人们应该被询问有关他们自身的决策意见,但给出一个合理的提示却是极为明智的。
结语:行为经济学与行为科学的未来
泰勒曾帮助英国保守党建立“行为洞察力小组”,这个小组的主要任务是运用行为科学(不仅仅是行为经济学)来帮助政府达成一些困难的目标——比如催缴拖欠税款。小组运用了一个简单有效的手段来写催款信:英国绝大多数人都已及时缴税,你是极少数未及时缴税的人之一。这一点不仅利用了人们“被孤立的恐惧”,也反映了之前提过的“有条件的合作”(只有一定比例的人做了某件事,我才会去做)。人性往往就是如此——法律有时不能限制我的行为,但“动物精神”却可以。
行为洞察力小组的行动指南是:1. 如果你想鼓励某人做某事,一定要让事情简化,铲除阻碍人们改变行为的一切因素,无论这些因素有多么微小。2. 在可能的情况下,坚持用随机对照实验这一方法检验所有的干预措施。这类小组已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得到建立,而“助推”手段也得到了广泛并严谨的运用。
泰勒在本书的结语中还对行为经济学的未来进行了展望,他认为宏观经济学目前收到的行为学的影响最小,因此也更具备被行为经济学涉足的潜力:比如如果想刺激消费,政府应该一次性减税还是分几次减税?如何鼓励人们创业(是否需要为创业失败者提供更好的保护措施)?在行为经济学发展的全过程里,泰勒认为有三点经验弥足关键:细心观察、收集数据、直言不讳。在读书笔记的最后,我将引用泰勒的断言作为结语:
如果所有经济学家都同样开明,愿意在自己的研究中融入“看似无关的因素”,尽可能地进行行为分析;那么那些认为世界是由理性经济人组成的顽固不化的人,挥舞的将是白旗而非看不见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