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正是美好的品质,但是很少有人做到,正因为做不到,所以做到的才会成为美谈。
魏晋时期,有两个人是好朋友,他们都承自己不羡慕富贵权势。其中一个历经三朝,以聚徒讲学为生,终身不仕。有一天两个人在地里厨菜,发现了一块金子,一个是真的不屑,一个是赶紧捉起来,然后扔出去表示不屑。后来一天他们一起读书时,达官显贵乘车从门前走过,一个目不斜视,读书如故,另一个跑出去,一脸艳羡。于是他通过这两个小事看清了他的为人,割断坐着的席子,不再交往。这两个人一个是管宁,一个是华歆。
狐狸总藏不住尾巴,人比狐狸聪明万倍,更善于隐瞒,但是伪君子始终不是真君子。公开场合肯定说的好听。但是看一个人,不要想她说什么,更要看他做什么。有些细小的行为是无意识下的,更能帮我们看清一些事情。
晋武帝的太子是个窝囊废,群臣皆知。武帝对这个宝贝儿子也不看好,有次召集东宫的人问治国之策,他答不出来,好不容易在身边人的帮助下应付过去,武帝问和峤委婉的说太子愚蠢。武帝还是不太高兴的,谁愿意承认自己的儿子蠢呢,何况是太子。于是武帝找了个机会让和峤和荀瑁去太子府,说听说最近太子有长进,你们去探探虚实。一向喜欢揣摩意图的荀瑁当然知道怎么说,和峤却是不懂拐弯的死脑筋,说,圣质如初。后来太子继位,晋由盛转衰,他加速了西晋的灭亡。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那个一直稳定动手能力强的段子。这些现象,从古至今,一直存在。
郗超和谢玄都是西晋名门,且都才华出众,但是不和。苻坚打过来的时候,领兵的是谢玄,大家都不看好他的军事才能,只有郗超,力排众议,公开赞成朝廷的决定,并且用十分肯定的语言,斩绝的语气断定谢玄必然成功。并且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谢玄的是人之明,用人之当。相信他一定能够人尽其才。以此打断了别人对谢玄能力的猜忌。
郗超不为个人好恶所惑,爱而知其恶,恨而知其善。对于人给出公正的评价。能去好恶之私,存是非之公。这需要识人的能力,更需要容忍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