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珍藏在心里最美好的回忆,都会是人生路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又是一年高考前,还记得你高考之前,那段夏日里的高三故事么?
2015年,我的高三。
在我脑海中的第一个场景是:蓝天,白云,红绿相间的操场。
还记得那时候,每天的课表都被换成了清一色的语数外,政史地,偶尔被老师大发慈悲地“放”到操场去上一节体育课,全班同学一定是开心至极,对老师上演一阵“谄媚”地夸赞。接着,文科班里为数不多的男生冲向操场,开始大展身手,亮相在羽毛球、乒乓球等“小球”运动中。女生更爱做的,往往是三五扎堆,去小卖部里买个雪糕,再一起躲到“犄角旮旯”里,聊聊八卦,听听音乐。在这个时候,没有高考无形的压力,没有背不完的文综知识,没有算了很久却一直得不出答案的烧脑数学,有的只是短暂的“一身轻松”。就像是被闷在暗无天日的囚牢中许久,突然呼吸到新鲜空气的激动与幸福;就像是在无边大海中沉溺许久找不到出路时,搭上了一块浮板的惊喜与幸运;就像是在沙漠中口渴到快达生命边缘时,尝到了甘露的迫切与感恩。哪怕多年之后,仍然会记得,雪糕的甜美,微风的清凉,阳光的灿烂,笑容的美好。
除了体育课的美好,还有忘不掉的吃饭时光。
也许好好算来,每天能休息的时候,除开睡觉,就是吃饭了吧。当然,五分钟吃饭的神速学霸除外。在我的高中,每当中午放饭前五分钟,身在四五楼的高三同学们就开始蠢蠢欲动了。空气当中充斥着不安定的因子,躁动的人心。老师在黑板上讲的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每个人都摆好了冲刺的pose,只等老师一声令下,就飞向食堂,抢占先机。更加恐怖的是,铃声响起后,每个人的脚步声,震动着整栋大楼,在我看来,这混杂的巨大脚步声,才是放饭的主要标志,激情四射,热情满满,在青春交响曲里,掀起一段小高潮。食堂的菜色,不必多言,常常被吐槽淹没,却屹立不倒。不过,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食堂业的低潮也带动了校外小商贩们的高潮。然而,处于保护的好心初衷,我们并没有自由出门放饭,这时候手长就很关键了。名副其实的“抢饭”,每天都会上演。抢到的胜利者,优哉游哉地回到教室开始享用,失败者灰头土脸继续再战小卖部的方便面。还想格外提一下零嘴王者:鸡腿。如果你想羡煞旁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最后一节课之前买到,在最后一节课上偷偷干掉它,香味的弥漫,绝对能够挑逗旁人的味蕾极限。
每个学校门口都有一条小吃街,各种美味,就怕你消瘦不完。三五成群,约饭的晚餐时光,生生养出了选择恐惧症。不管是状元版过桥米线,还是“三无”的钵钵鸡,不管是豪华精装版的牛肉面还是手推车里阿姨自制的手工凉面,不管是火光缭绕的街边小炒,还是香气逼人的“全家福”冒菜,你都没有办法say no!也许对美食的执着追求就是从那时候兴起的,也许变身吃货的改变之旅就是那时启程的,也许太多的太多,都是那个夏天,悄然而来,生根发芽。
除了一点点的吃喝玩乐,还有占绝大部分的,就是学习。
那年的纸张应该很廉价吧,不然为什么每天都是一叠叠,各个地方的真题,这个或者那个名师的压底收藏,老师一时兴起的原创试题,总之,能或者不能想到的,能找到的,甚至找不到的,都被放在我们面前。黑笔红笔彩笔,批注更改修正,一张张雪白的卷子被染上了各种颜色,似乎这样,我们就可以平心静气,就可以心安理得。可是,真的只是似乎。一次次想被自己藏起来永不见人的成绩,一遍遍击打着我们可怜巴巴的所谓“底线”,有多少人想要凤凰涅槃,却总归还是阴沟里翻船。可有的时候,也不是似乎。一些小小的进步,哪怕只是向前了几名,也能在日复一日的枯燥学习中萌生出巨大的欣慰。
我不爱喝咖啡,半夜的学习中,没有苦涩的咖啡味刺激我的神经,有的只是最原始的风油精,点在太阳穴上,带来生命不能承受之清凉。重点知识被贴满整个卧室,最弱学科的耻辱放在最显眼的位置,时刻提醒我必须要“元气满满”,半夜三更,笔尖与纸张摩擦的沙沙声,是我最深刻的回忆。那是一种无法言喻的踏实,我笨拙得像一头老牛,只能一步一印,踩实向前。日夜交替,每天早起都能看见夏天最初的太阳。放下书包,与书本试卷为伴。就算是有六个风扇一起工作,身上的衣服没有干过,空气中仍飘散着汗水的味道,可是并没有人在意。温度不断高升,心情却不再浮躁,每个人都在为背水一战做最后的冲刺,似乎只有这样拼命,才能让青春不留遗憾。
老师说,你们会怀念在这里的日子,为了暗恋了那么久的隔壁班的女同学,为了总是不愿做而不得不做的作业,为了朝夕相处相爱相杀的战友们,为了曾经立下的宏图大志,为了那么努力拼命为一件事从一而终的自己。
我还保留着自己“蓝天白云”款校服,虽然在高考那天无比欢欣地脱掉了;我还保存着拍毕业照时那些青涩纯真的自拍,虽然可能已经许久没有见过老同学;我还想念着母校的“回型”构造,虽然在新校区原址重建后将与记忆中的校园不复再见。我们在时光中,步步向前。
那年夏天,青春正好,风吹过,雨淋过,太阳晒过,我们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