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桔
33岁,村上春树开始了长跑者的生涯,并且正式站在了小说家的起点上。
这是他第一本只写自己的书。
村上春树很有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举世闻名。奇怪的是,我此前基本没有看过他的书,就连《挪威的森林》也尝试了好几次却始终没有看到最后,这是一种隔阂,我不懂他文字里的迷失,也感受不到救赎后的释然。于是,我想先认识村上春树,这样或许可以让我能够理解这些文字源于何处,或许我就可以读懂隐藏在这些文字背后的作者的渴望和情感。
选择这本《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纯粹是因为光看这本书的名字就让我坚信我应该不会读不懂,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没有错。
这本书以跑步为主线,穿插着讲述了村上春树日常的四个方面:跑步、写作和生活。看这本书的感觉就像是一个素昧相逢的朋友在与你诉说他的普通而又不平凡的生活。他不是神,他也在被时间推着往前走,他的人生也充满未知和彷徨,如果你留意,或许能嗅到他曾经的慌乱和孤注一掷。他也孤独彷徨过,也害怕失去,害怕走入穷途末路的困境,他与我们一样,不过是天地间的沧海一粟,是芸芸众生。
同时,他又与众不同,因为他比大多数人更懂得审时夺度,在困境前敢于背水一战,他懂得执着的珍贵,除了写作,他连长跑都一个不小心坚持了20来年,每年一次马拉松比赛也未曾打破,他的成功看似简单,但单用天赋概括绝对是过于草率。
下面,我们一起来从这三个方面看看村上春树笔下的自己到底是什么样?
01
写作
1978年4月1日,村上春树第一次下定决心要写小说的日子。随后每晚在打烊后的餐桌上挥笔不止,时常写到凌晨两三点,这部小说就是《且听风吟》,获第23届“群像新人奖”。
写作方面,村上春树写得并不多,在他的意识里,他不愿意吆喝呼吁别人同他一起锻炼,自然也不觉得自己可以教别人如何写作,他写的都是自己的文字,没有必要拿出来大肆渲染,哄抬自己身价。
他介绍了一个有趣的写作技巧:“在似乎可以写下去的地方,果断地停下笔来,这样第二天重新着手时便易于进入状态。”
村上春树认为,对于小说家而言,最为重要的资质是:才华。将写作灵感比作泉眼,他说:“天生才华横溢的人拥有的是一眼汩汩涌出泉水的泉眼”,而他却连泉眼都未曾找到,只能“手执刚凿孜孜不倦地凿开磐石,先出深深的孔穴”,才能抵及泉眼。
除了先天的天赋与后天的努力,写作还特别需要的一点是:耐力。村上引用了雷蒙特·钱德勒说过的一句话,“哪怕没有什么东西可写,我每天也肯定在书桌前坐上好几个小时,独自一人集中精力。”
为了写作村上舍弃了收入远远高于当小说家的店铺,毅然决然把它转了出去,只为了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中。
村上成功得偶然却不必然,他从小积攒的功底让他一开始就赶超了大多数的人,写作没有我们想象的困难,但也绝对不简单。他在写作上付出了很多心血,每天上午安静的写作也一直坚持着。他对自己的评价很谦虚,但却也从侧面告诉我们就算是有天赋的人也需要小心翼翼细心雕琢自己的梦想,容不得半点马虎。我们选择了写作就必须拿出十二分的认真去对待。
02
生活
村上在写作之前经营着一家酒吧,对于这间经营得还不错的店,他说“连自己都不觉得自己有经营才能,只不过觉得一旦失败了便是穷途末路,才不顾一切拼命努力”。
“勤勉,耐劳、不惜体力,从前也罢现在也罢,都是我仅有的可取之处;无论做什么事儿,一旦去做,我非得全力以赴不可,否则不得安心。”这是村上对自己的评价,也是我们应该反思的地方,我们与成功之间,或许就是缺了其中某一点。
村上的生活极其自律,他认为人生之中总有一个先后顺序,也就是如何依序安排时间和能量。他和妻子每天清晨五点起床、晚上十点之前就就寝,摒弃了很多约会,得罪了很多朋友,但为了每天早上能安心地写作,尽管让人动怒火光,也无可厚非。
03
跑步
对于贯穿全文的跑步,村上春树用极其贴近生活的叙述方式给我们讲述了他跑步过程中的一些有纪念性意义的经历。
这本书出版于2010年,那时村上已经跑了23个年头,在这二十三年里,几乎每天他都坚持慢跑,每年至少跑一次马拉松。
他说,每天坚持跑步与意志坚强无关,只因跑步符合他的性情,至少不觉得那么痛苦。但即便如此,他也不是每天早上起来满怀一腔热血迫不及待地出门,对于他而言“觉得今天不想跑步是最正常的想法。”。
但他最大程度地做到了坚持跑步,因为他觉得“违背了自己定下的原则,哪怕只有一次。以后就将违背更多的原则,想跑完这场比赛就难上加难了。”作者特意飞去日本北部北海道佐间湖参加100公路超级马拉松比赛时,即便脚抽筋,他也没有用走路代替跑步,他宁愿完全停下来做拉伸运动,也坚持一步都没有走,这是他的一个原则。
很难说有多少非专业的运动员能够如村上一般坚持自律地在30年的时间里坚持跑步,坚持参加比赛,甚至还坚持了(截止到书出版)7年的铁人三项训练,这其中有他很不喜欢的自行车。
村上在这本书没有刻意去引导我们要做什么或是没有大肆为自己打广告,歌颂自己的伟大意志力,但是从这些最平谈的话语里,我们总能发现自己与他的差别,总能发掘一些成功人士的特质,拉近我们和他的距离,这大概就是这本书真正的意义所在。
“失去理智的人怀抱的美好的幻想,在现实世界中根本就是子虚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