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的玩手机就玩十分钟,你看现在都一个小时了”
“马上就7点钟了还不出发,马上就要迟到了”
“你看这点作业做了2个小时,拖拖拉拉磨磨唧唧的”
过度担心等于诅咒,你是不是经常催促你的孩子呢?
其实啊,像这样的催促孩子,并不会改变孩子的习惯,因为心理学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叫做“对亲人过度担忧等于诅咒”相当于你不断地在诅咒孩子,没有时间观念,没有自律性,这孩子就真的有可能被催眠,以后他就真的没有自律性,真的没有时间观念,被催促的孩子他永远都会被催促。
那家长首先要知道为什么孩子会磨蹭?
1.可能是因为家长总是包办替代。
饭你喂给孩子吃,衣服你帮孩子穿,孩子自然动手能力不强,做事比别人慢半拍了。
2.可能是因为家长总是催促唠叨。
一到教室你就催促孩子放好书包,一回到家你就催促孩子脱掉外套....长此以往,一旦你没有催促,孩子反而不知道该干什么了。
3.可能是因为家长总是“贴标签”。
“笨手笨脚”“什么也做不好”你是不是也给孩子贴过这些“标签”呢,有时孩子可能不是磨蹭,而是这些标签让他不敢表现自己。
4.可能是因为孩子没有时间概念。
“5分钟”“1小时”这些概念对我们来说可能很简单,但对孩子来说却是不小的挑战。研究表明,孩子要在5岁以后才能理解这样的概念,所以有时候真的不能怪孩子磨蹭。
心理学家说:只有给足孩子时间去体验,他们才能从实际生活中明白,自己是谁,要做些什么。
喜欢在屁股后面催促的父母,常常会担心:如果不催促孩子,孩子会不会更加放飞自我,把该做的事情搞得一团糟?当然,可能会,但不会一直都那样!孩子也会讨厌麻烦和问题,如果知道是自己拖延导致的问题,自己也会反思和想办法,然后调整自己的内在状态。
倘若是一直按照父母的节奏,匆匆忙忙地做每一件事,孩子永远也弄不明白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一旦生活出现问题,他不会意识到这是自己的责任,而会怨恨催促者。
父母陪伴其实就是等孩子慢慢成长,帮助孩子把事情形象化、概念化,从而区分想象与现实,言语与行动。他既能发现自己,也能从这些自我安排中了解他人,最终形成自我与世界的认知。真的毁掉孩子不是磨蹭,而是父母的快快快!孩子的生命不能重来,别等到悲剧发生才追悔莫及。
如何帮助“磨蹭”的孩子呢?你可以这样做。
1.将“你快一点”变成“我希望......”。
“你快一点吃饭,校车马上就要来了。”变成“妈妈希望你十分钟以后可以吃完饭,然后我们有三分钟时间下楼,这样就来得及坐校车。”
这样的表达方式,会让孩子更了解父母的心意和需求,能引发孩子自觉的合作。而强迫式或者紧迫式地表达,则会让孩子产生内疚感,觉得自己不够好,从而引发孩子消极抵抗、做事被动。
2. 让孩子自主选择。
“如果你晚上八点半完成作业,你就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做自己爱做的事,如果是八点完成作业,你就有一个小时可以自由支配。如果你是九点完成作业,那就没有自由安排的时间了。你会难过,妈妈也会惋惜。”
告诉孩子行动快慢的后果,这种提醒最好能够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想后果。
3. 坦诚地表达当时的感受。
别指望催促孩子,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孩子不能在有情绪的状态下去理解父母的情绪。父母坦白而直率地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孩子,当父母这样做的时候,孩子是愿意体谅父母需求的。
龙应台说:我,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漂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5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是啊,我亲爱的孩子,你慢慢来,陪你慢慢长大,于我已是最美好的时光。
以上仅为一个学习带娃家长的个人观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有什么更好的建议欢迎评论区留言,让我们一起成长。
注: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
本文由“给生活添一点料”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