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观其变——Day2觉察情绪
Day2自我觉察:情绪
具体事项:初三了,学生学习还是不自觉,想起他们像初一初二时不积极主动,作业不做,上课时问问题一问三不知,明明基础很差,到初三了仍旧偷懒不努力,看到或是想起他们这种状态就想发脾气。
外界刺激:学生学习不努力
无选择状态下的回应:生气,想指责学生
任何事情都有3种以上的解决方案:
1)像以往一样指责他们。
2)在想发脾气指责他们之前给自己10秒钟时间冷静下来,让生气的情绪渐渐消散。
3)反思,观察生气背后的积极意义:生气是因为学生与我对他们的期望相距甚远,也就是说我希望学生有好的表现,而且我知道他们原本可以做到,我也知道他们想学好。那么将生气的能量转变为想要改变学生的强烈动力。积极主动,意味着在学生不够努力的状况下我可以做些什么。思考为什么学生不努力,是不是缺乏内驱力,单纯是老师批评是没有用的,批评无法唤醒他们内在的动力,因为语言的构建力量,批评反而会让他们自我感觉更糟糕,没有自信。
If…then:首先认识到生气指责带来的是伤害,与我想要达到的目的背道而驰。下次有情绪时试着养成一种“静观其变”的习惯,给自己10秒钟冷静下来,看看内心的需求。对于学生不努力的情况,需要平时多鼓励他们,唤醒他们的内在动力。具体的怎样唤醒动力还需要进一步想办法,可以试着模仿Marva Collins的方法。另外,根据观察,学生学习不用功有一方面原因是不自信,自我感觉糟糕,老师、父母指责他们,他们自己也会指责自己,这种语言的构建作用反而让他们更不努力。我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说积极的话,同时教学生对自己说积极的话。
我承诺:我要面对自己的情绪,觉察内心的需求,觉察情绪背后的积极意义。
实际结果:我选择第3个方案。
TMBRT模型:触发器(学生没做好,没努力学习)——小我动机(希望学生做得更好,学生没做到,所以失望生气)——行为(指责,让对方意识到自己做错了)——奖励(学生有负罪感,意识到自己没做好,垂头丧气)——强化触发器
反思TMBRT模型,想起自己从小的教养模式也是这样,做得不好的时候被大人批评指责,自己觉得自己做错了,有负罪感。后来也常常指责自己,当了老师,学生做得不如我的期望时,我也会指责,就希望他们意识到自己做得不够好,从而可以踏实一点,但事实上没有看到这个效果,反而让他们自我感觉很糟糕,当很多老师都用这种态度对待他们的时候,学生很难养成好的习惯,而且渐渐失去自信。大概是语言的构建作用,对他们产生了思维锁定效应。学了分身术的课程之后,知道要倾听小我,和小我对话,对待自己对待学生都是一样。
Day2自我觉察:情绪
具体事项:团队成员提议这周末再举行一次团建,我很烦,这些人怎么这么喜欢折腾喜欢热闹,难道他们就不想周末休息一下吗?
外界刺激:周末又要团建
无选择状态下的回应:烦,责怪队友
任何事情都有3种以上的解决方案:
1)继续烦,向同事埋怨,同时心不甘情不愿地去团建
2)不去参加团建,但内心责怪队友,又心有不安,担心同事说我不团结
3)分析,觉察此刻内心的小我在恐惧什么,是想待在舒适区,不敢走到人群中去,害怕在与很多人在一起的时候给人留下我不善言谈不幽默的印象。另外,除了不敢面对、逃避现实
之外,也因为要打破原计划不开心。
If…then:如果下次再出现团建活动,我要分析自己是否在逃避,如果确实是有原计划不想去,那么不用委屈自己,可以拒绝;如果不是,那么要勇敢走出去,积极主动地借此机会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
我承诺:我要面对内心,觉察小我,勇敢面对现实。
实际结果:我选择第3个方案。
以下是Day2觉察情绪课程的收获。
1.根据小我成长原理,小我是由不安全感、各种负面情绪喂养大的,每一次负面情绪出现比如生气,比如因为害怕而逃避现实,如果没有得到解决,它就会沉淀下来,并且依据TMBRT模型强化小我的行为模式。所以有的人你跟他说一句话他嘭的就炸开了。呜呜呜,这不说的是我吗~~~~(>_<)~~~~以前在家里,想到是家人所以任由自己的性子发脾气也很少反思,这样就没有及时地处理情绪,致使后来家人说了一句话我都会很轻易地发脾气。积极主动
意味着我可以处理好我的情绪,积极地和小我对话,倾听他在害怕什么,调整自己的行为模式。
2.每一个负面情绪都有积极意义。比如后悔意味着我们要面对现实告诉我们下一次可以做得更好。焦虑告诉我们要提升能力。悲伤告诉我们要从失去中获取智慧,珍惜所拥有的。愤怒具有改变的力量。每一种负面情绪都是一次让我们人生升级的机会。
3.学了分身术课程之后,知道要口吐莲花,知道要静观其变,可是话不知不觉地就说出来了,情绪也是在发泄之后才意识到,处在一种后知后觉的状态。那么这个时候承认现实,并且通过刻意练习我可以进入到当知当觉的状态,情绪一出现,我就能立即觉察,立即分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