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出了Android Wear,姑且翻译为安卓可穿戴系统。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可以预见,各种可穿戴设备即将像雨后的春笋、腐烂臭肉上的蛆、以及我那脂溢性脱发头顶上的头皮屑一样涌现了。
我不由得想象这样的场景:出差坐飞机时,广播提示:
“飞机即将起飞,为了飞行安全,请关闭您的所有电子设备。包涵带有飞行模式的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手环或脚环、智能助听器、智能振动棒、智能牙套、智能腰带、智能内裤……以及一切他妈的跟智能有关的所有东西!”
你能想象吗?也许有一天,你能用上一款智能避孕套。它会在你嘿咻的时候,通过WIFI耳机告诉你,控制呼吸,快三慢四,九浅一深…………嗯,想想还真有点小激动呢!
通过可穿戴设备,你可以即时的获得各种信息的反馈。然而由此带来的不安和焦灼,会让我们患上信息时代的狂躁症和忧郁症。
每一款可穿戴设备的本质,都在于占有用户的时间和数据。在“用户粘性”这件事上,没有什么比可以穿在身上的产品更有效的了。由此产生的伦理、隐私问题,也会成为新时代的社会病。
可穿戴设备,是人类肢体功能的延伸。同时,也是人类自身的一种异化。
就像社交工具越来越多,人类却并没有改变彼此孤独的本质。可穿戴设备,是否真的能让人类更清晰的认识世界?
我很怀疑,在肢体不断以数据的方式认知世界时,我们会丧失以直觉、情感来认识世界的本能。
媒体学家尼尔·波兹曼教授讲过一个极端的例子:某天这位教授走进教室授课,天气很热,但学生们都还身着外套。教室里有一个温度计,波斯曼走上前去,大声说出了温度计上的数字。“唉呀我擦!原来这么热!”学生们纷纷抱怨,然后纷纷脱下了外套。波斯曼叹道,我们居然要依靠温度计才能感知温度?
就像我看过的一部网络玄幻小说里写的,高手通过灵觉的感应来认识世界,一个毫无灵气的普通人站在他面前,他却丝毫都看不见。
也许,通过那样的方式认识世界别有奥妙,但,那已经不应该属于人类认知的范畴了。
人类自有心灵与本能,不应该用那样的方式认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