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为一种常见的给药方式,我国亦是输液大国,在有些医院补液室甚至可出现“吊瓶森林”的现象,这次就让六院药师以问答的形式介绍输液的相关知识。
Q:输液的目的是什么?
A:输入各种药品以快速获得疗效,治疗疾病;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调节或维持人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预防和纠正体液紊乱;增加血容量,维持血压,改善微循环;提供营养物质,供给热量,促进组织修复;建立静脉通路,以备快速给药,确保抢救成功。
Q:输液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A:遵循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定时定量,计划输液的输液原则。但是,也应随着患者病理生理的变化而具体分析。
Q:补液为何遵循先晶后胶和先盐后糖原则?
A:无论何种脱水,患者如有血容量不足,首先必须迅速恢复血容量,改善周围循环和肾功能,而后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一般先输入一定量晶体液进行扩容,既可改善血液浓缩状态,又有利于微循环,然后输入适量胶体液,以维持血浆的胶体渗透压,稳定血容量。对于大失血所致的低血容量休克,在抢救时尽早补给胶体液。
一般先输入无机盐溶液再输葡萄糖溶液,因糖进入体内可迅速被代谢,对维持渗透压意义不大。先输盐则有利于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和恢复细胞外液容量。
Q:非等渗溶液输入对人体的影响?
A:静脉输液的渗透压必须与人体血浆渗透压保持基本一致。静脉输液为低渗时,水分子穿过细胞膜进入红细胞,使红细胞胀裂,造成溶血现象; 静脉输液为高渗时,红细胞内水分渗出而使细胞萎缩,造成干瘪现象,此外高渗性溶液可使局部血小板聚集释放前列腺素导致静脉壁通透性增加,白细胞浸润并产生炎症同时释放组胺引发化学性静脉炎。
Q:中药注射剂为何应单独用药,应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A: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未知物多,在生产过程中为了增加药物溶出度和增强稳定性还添加了多种辅料,且容易受PH等因素影响,而使溶解度下降或产生聚合物出现沉淀;甚至可能与其他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害物质或过敏物质,有效成分破坏或药效降低等,所以在临床应用中中药注射剂不宜联合用药,宜单独使用。在实际应用中应按照说明书规定使用,用前须对光检查,发现浑浊或变色不用,应缓慢静滴,并注意用药监护。
Q:输液前使用的碘伏消毒有什么特点?
A:碘伏属中效消毒剂,具有中效、低毒、对皮肤黏膜无刺激、无黄染等特点。碘伏在溶液中能逐渐释放出碘,以保持长时间的杀菌作用。在常温(10-30℃)下,温度对碘伏影响小;温度增至40℃以上,杀菌效果明显提高。有机物可降低碘伏的杀菌作用,因碘伏含有离子表面活性剂,故与离子表面活性剂有拮抗作用的物质,可使杀菌作用减弱。碘伏应于阴凉避光处、防潮、密闭保存。
Q:输液常见不良反应与危害?
A:常见发热、静脉炎、过敏、空气栓塞等不良反应,输液中可能会存在肉眼看不见,易动性的非代谢性的有害粒子,可堵塞毛细血管或在组织中沉积形成肉芽肿,如发生在心、脑、肺、肾等重要器官,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另外,输液因未有任何屏障直接进入体内,如过度输液且没有完善的管理规范可能发生静脉输液并发症,包括血流感染、血容量不足、肺水肿、外周水肿、血电解质异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