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活着》是在二十年前,我的高中时代。那时,我总喜欢在晚自习休息时间,一个人戴上耳机,在茫茫夜色中听《你的样子》和《把悲伤留给自己》。那时,我把自己闭塞在音乐里、书本中、自己的感觉里,只有自己。
如今已经记不太清《活着》的内容,只是当时读完书之后那份悲壮的感觉仍然深刻而清醒。我始终不明白主人公富贵为什么能一直活着,他的那些遭遇和经历,扔出来任何一条,都能够将我完全击溃,跌入万劫不复的地狱。我把富贵的命运定义为“彻底的悲惨”,真的想不出还有什么样的命运能够更有甚之。在17岁的我的心中,那份对梦想纯然的向往和骨子里的傲气,根本无法理解富贵为何能够将人生活成如此卑微,就好像一根草,或者一粒沙。
17岁,没有经受任何考验的青涩年纪如何懂得命运的沉重,又如何去理解生命的卑微?又或者,听着《把悲伤留给自己》的我,心灵深处已经有一处不敢去揭开的伤痛,而《活着》似乎已经触碰到那份无言的苦楚,那份照见让我对书中的主人公富贵还以“鄙夷”,我鄙夷他为何不用付出生命的方式还生命一份高贵。
那也是对我自己的一份鄙夷。
我只看到富贵在亲人相继离世、家境破落后还能“苟延残喘”的那份卑微,却没有看到他能够活着的勇气。是的,活着,需要一份勇气。真正地活着,灿烂地活着,则需要更大的勇气。生命就是一个活着的过程,从出生走向死亡的一段路而已。生命的过程中不仅有幸福和精彩相伴,还需要我们隐忍和承担,承担属于我们的一切命运。
活着,就是缘起缘灭。活着,就是“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活着,就是将自己的生命如其所是地活到终结。活着,什么也不为,就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