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丹参考的是傅佩荣老师的《人能弘道-傅佩荣谈论语》,绿窗幽梦参考的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由弘丹整理。
小编会每天推送一则论语,与大家一起学习《论语》。欢迎大家关注,并一起学习《论语》。大家如果对每日的论语学习有任何感悟,可以留言讨论。
今天学习《论语》为政篇第十五则。
1、原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傅佩荣原文
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则将毫无领悟;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于迷惑。”
“罔”即惘然,学了等于白学。学生的“学”来自书本和老师,如果不能进而思考其中的道理,不但容易忘记,而且无法应用于生活中。
哲学教授方东美曾用三个比喻谈学习:有些人的学习像蚂蚁搬食物,搬完之后,食物是食物,蚂蚁是蚂蚁;有些人的学习像是蜜蜂采蜜,蜜蜂采了花蜜之后酿成蜂蜜,这样的人已经有了自己的心得;还有一些人的学习像是老鹫抟云,这是很高的境界。
做学问如果像蚂蚁搬家,就少搬一点;要像蜜蜂一样把它消化,酿出自己的蜜;等年纪大一点时,就要像老鹫抟云,与作者一起在思想的领域里面游戏,那真是非常愉快的境界。“学而不思则罔”,说明任何东西都要思考,不思考就不能够融会贯通。
3、绿窗幽梦学习心得
“学”和“思”之间的关系在这段说得很清楚:只知道一味地接受知识,而不用心思考这些东西,会变得迷惘而毫无所得;只知道自行思考,而不去学习知识来加以约束,就会陷入十分危险的境地。学而不思,是没有将知识再次消化、纳入自己的体系进行吸收;思而不学,是构筑空中楼阁,很难踏实地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很多时候,我们的问题不在于我们知道得太多,而在于知道得太少又想得太多,往往陷入自我纠结。当多开阔一些知识眼界后,会发现很多问题已然不知不觉中迎刃而解。当然,在学而思之后,还要知行合一。“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与大家共勉!
4、弘丹学习心得
傅佩荣先生引用的方东美先生的三个比喻非常形象也非常深刻。对于第三个境界“老鹫抟云”我不知道是怎样的境界,在网上搜索,发现原来方东美先生是傅佩荣先生的老师。傅佩荣先生有一篇《回忆恩师方东美先生》的文章,讲到方先生做学问的,先摘录如下,也是对老鹫抟云境界有了一丝了解。
方先生做学问,不是像蚂蚁一般储存积粮,而是像蜜蜂一般采花酿蜜。他不是埋首书堆的老夫子,而是向往“老鹫抟云的意境”,可以在学问天地中悠游自得,又能提出一系列创见以启迪后学。
这段话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在中学的课文中也学过,但领悟这段话确是终生受益的。我们一生都需要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尤其是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新鲜的事物不断发展,更需要与时俱进得学习。更需要学习经典,学习经过时间筛选的经典著作。
关于学习,我最近在看一本书《学习之道》,作者学习的能力非常强。
百度百科对于作者的介绍:乔希·维茨金:少年时曾8次在全国象棋冠军赛中夺魁,13岁即获得象棋大师头衔。他是《王者之旅》一书及同名好莱坞电影的主人公,声名鹊起。18岁时,他出版了个人第一本书。20岁之后,他开发了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象棋程序“象棋大师”,并成为其代言人。在纵横西方棋坛十年后,维茨金22岁开始研习太极拳,并连续21次赢得全美太极冠军及世界冠军头衔,成为“太极拳王”。他的传奇经历和成功心法被美国人奉为学习经典,竞相追随效仿。
正如作者维茨金所言,“我意识到自己最擅长的既不是象棋也不是太极,我最擅长的是学习的艺术。”本书并不是教你如何学象棋或太极拳,而是让你掌握适用于任何领域饱尝成功的学习之“道”。
这本书是古典老师推荐的,我自己也是非常喜欢这本书。这觉得这本书作者的学习已经到了老鹫抟云的境界,他可以将象棋,太极拳融合到一起,融会贯通,甚至到了万物合一的境界。他读老子的《道德经》,能将《道德经》运用到自己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我读《道德经》,完全是无法读懂的状态。
5、都市隐居人 对《论语》为政篇第十五则的理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首先要明白,这里的学应该是指“学而时习之”,付诸实践的学习。
学而不思,就象看了很多书,听了很多老师的讲座,却没有好好思考过、精炼过,那学问就到不了心里,就不是自己的学问,就象什么也没学到一样,在各种不同的理论中无所适从,甚至相信了那些“巧言令色”。但是思而不学,就等于把自己孤立起来,想法就得不到实践的验证,这样就做不到“温故而知新”。所以做学问的人,学习和思考都不能偏废。更具体来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个方面都不能偏废,才是真正做学问的态度。
就以婚姻情感问题来说吧。学而不思,就象有些年轻人经常参加各类异性交友活动,接触了很多异性,但是对自己要找的另一半没有目标(或者仅仅是一个模糊而有点不切实际的目标,比如要象某某明星……),也没有用心去深入经营一段感情,那么感情生活就不容易有着落。思而不学,就相当于你看了很多爱情小说,看了很多情感类的书,貌似是个“爱情专家”,对爱情有很多憧憬,却不去找机会接触异性……结果不用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