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紫罗兰
列宁说:“对于我们来说,在一切艺术样式中,最重要的就是电影。”
电影浓缩了生活情境,将某个情景放大,用影像和声音展现出来。好的电影能引发一种强烈的情感或智性上的回应。
但我们许多人无论是在电影院看电影,还是在家看DVD或网络电影,总是为了寻求某种视觉快感,一般是看完了事。过不了多久,除了片名以外电影细节基本上忘掉了。
其实,我们既可以把看电影当成吃棉花糖一样的消费行为或娱乐行为,也可以将它变成一种精神上的消费。
就像我们在观赏一场舞蹈表演或篮球比赛时,如果能讨论表演或比赛过程中的精妙细微之处,可以增添而非减少了我们观看的乐趣。特别对于那些能对其中的规则及其可能性进行智性分析的观赏者来说,可以享受到更加微妙的愉悦。
评写电影就会让我们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来享受观影的愉悦。正如看书写书评一样,看电影写影评完全不会影响你看电影的乐趣,恰恰相反,你会发现这样的娱乐,更行之有效。
就好比,当一个朋友被要求去解释为什么喜欢《阿凡达》时,他会发现自己在思考这个问题时,对于这部电影的理解与欣赏要比光是看电影的时候更加复杂和精细。
最近读了一本书叫《如何写影评》,就教给我们一个如何通过观察力训练、了解电影术语、选好评写电影的角度等来输出一篇影评。
这本书的作者蒂莫西·J·科里根,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英文系教授、电影学研究主任。他在电影教育领域,贡献卓越。《新德国电影:流离失所的影响》《电影与文学:介绍与阅读》也是他的作品,非常受读者欢迎和喜爱。
训练电影观察力
1.多看电影
《如何写影评》这本书对入门读者只设定了一个条件,即:爱看电影。
其实,不管是电影、书籍、音乐类等,在初期的时候最主要是需要输入足够的数量。
举个例子,看了一场新上映的电影之后你想写个评论,写了几句跟其他人一比,会发现写的过于简单,好像只是觉得好看或不好看,但至于为什么?就说不出来。
但你要是已经看完500或1000场电影之后,再看一场新上映的电影,就会知道电影风格、导演、演员、剧本哪个点有特色,哪里好,哪里不好,为什么?随便从哪个点开始写,都很容易写得下去。
2.学着自问自答
大岩俊之说:“只要一有问题,人类的大脑就会想要找出答案。”
看电影时,某个令人困惑的片断或情节,恰巧是引发作者思考的开始,带着困惑到电影主题和内容中寻求答案,可能就是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书中有一篇范文,是以电影《奇遇》中的一个场景为文章的起点。当一男一女两个主角来到一个小村庄时,村庄非常安静,他们走了一会儿,然后大叫了起来,但是没有任何回应,那个时候他们明白了,他们是在一个被人遗弃的村庄,荒无人烟,或许从来就没有人居住过。他们相互依靠,彼此却那么的孤独。电影忽然切到另一个场面,男女主角在荒野中做爱的场景。
这个画面出现的很突然,没有任何提示。于是作者就有了这样的疑问:“这个场景究竟发生了什么?所发生的又意味着什么?”
带着这样的问题在电影中找答案,就好像侦探在破案一样,带着疑问揭开一个一个的谜团。而且,这种自问自答的方式本身就可能成为评写这部电影的切入点。
这本书中列举了一些非常基础的问题,比如“影片的片名和情节有什么联系,为什么电影以此种方式开场?电影是在什么时候拍摄的?为什么影片以这样的画面结束?这部影片和我最近看过的好莱坞电影有何异同?”等等问题,找到这些答案都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分析电影。
3.重复看电影并做好笔记
作者蒂莫西在文中指出,要想写出一篇好的电影评论,一定要重复看电影。因为只看一遍是不可能看到影片里描述的所有细节和复杂之处的。
我认为一部电影最少看三遍。而且,最重要的是,必须记笔记。
第一遍是不带任何成见去看,完全地去感受。看这部电影是否能够吸引你,哪些地方能够让你沉浸其中,哪些地方又让你感觉出来了。你在观影之中是完全被导演安排的一切牵引着走?还是可以喘息可以思考,可以体验到自身?第一遍只记录电影中即刻能打动你的地方,也就是看电影时头脑产生的问题。
第二遍是边看边记笔记。每出现特殊的场景、特写、台词、构图、镜头等都要记下来,写下关键词。最终一部电影下来,你会发觉原来这些地方往往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认为好的电影每一个镜头都不是无意义的,而且哪怕是无意义的,这种无意义都是有意义的。
第三遍是查漏补缺,可以补充更多的细节和对话,也可以将这些内容拉到特定的场景和时间轴去看、去分析,然后连点成线,直到确保自己没有遗漏电影的关键细节。
了解一些电影术语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词汇,以使讨论更加精准。就好比一个篮球知识丰富的球迷如果知道一些篮球的专有词汇,就可以更好更专业地评论一场比赛,像急停跳投、切篮挡拆、快攻等。
电影评论也是如此。熟悉电影的一些术语,会使你看电影时保持敏感性,观影过程更加准确,也有益于更快形成自己的理解。
1.叙事
说到电影,大家通常想到叙事电影,而不是纪录片或者实验电影。一般的叙事电影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故事、情节和叙事。
比如,凡描绘拿破仑人生的电影讲的故事都是一样的:他的出生、权力的上升、法国大革命及其结果,还有厄尔巴岛的流放。但不同的电影里情节是按照不同的方式组织和安排的,比如,有的先以拿破仑流放开始,通过一系列闪回再上演之前的故事;也有从出生开始叙事,按时间顺序来检视他的一生的。
所以,在观看电影时,要养成自问的习惯,叙事是如何被建构起来的?特别是当你看一部与传统故事情节不同,或通过一种不寻常、可能令人困惑的方式讲故事的电影时,问一问自己这部电影是怎样组织情节和叙事的,它试图达到什么目标。
2.角色
电影里不论主角还是配角,都集中了人物的行为和电影的主题。通常作者对一部电影的讨论集中于发生在角色身上的事情及演变。
电影角色分析时,应该抛开“角色是真实人物的反映”这样的心里设定,应该用电影建构的眼光去分析自问,“剧中的角色是否看起来很真实?什么使他们具有了真实感?服装?对话或其他?什么使他们试图看起来奇怪或不可思议?”等等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你将会看到不同电影间的角色功能及其角色内涵等复杂细微之处。
3.场面调度
场面调度是关于空间的剧场效果。通俗讲,场面调度就是“放入电影中的一切”,包括灯光、服装、布景、演技及场景中的其他状况和角色。
探讨场面调度,就是分析“电影空间是怎么安排的?演员与物体是如何产生关联的”等问题。例如,电影里一个人总是在空间上高于另一个人?有一个人总是处于阴影中?探讨这样的安排对于进一步分析角色功能和内涵更有意义。
对场面调度的分析,可以产生令人惊喜的电影主题和评论。
选好评写电影的角度
评写电影之前,你已经记了很多笔记,但它们表达的可能是不同方面的问题,你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全部糅杂在一篇文章之中,你只能选准你最有把握的角度,然后把笔记中的材料运用进去。文中主要提炼了六个角度供大家参考:
1.电影史的视角。即这部电影在整个电影史之中处于怎样的位置,有什么继承、突破和创新? 也就是分析这部电影,是完全根据历史还是部分来自历史?历史背景是能帮助你解释电影中的叙事或技术技巧? 等等。通过这样的自问自答完成电影的论证。
2.类型的视角。即根据形式和内容的模式对电影进行分类,比如,根据相同主题、人物、叙事结构等一般将电影分为西部片、歌舞片、黑色电影、公路电影、情节剧或科幻电影等。
3.民族性的视角。这个很好理解,如好莱坞电影、日本电影、法国电影、台湾电影、大陆电影、港片等等不同地域的电影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带着某种本土特色。所以可以从这个角度去分析电影的民族性。
4.作者论的视角。就是从导演创作的角度来分析一部电影。比如,指出这是“一部斯皮尔伯格”的电影时,本身就是一种评论行为。因此,通过了解导演的背景,看这部电影在他电影谱系里占据怎样的位置,并通过比较他拍摄的同类型或有反差的电影等,来形成一篇主题鲜明的电影评论。
5.形式主义角度。就是讨论叙事、场面调度、配乐、新技术的运用等是如何在电影中以某种方式组织起来的。形式主义的角度其实是最容易进入的,但很少单独就形式主义进行评论,而大多将其作为证明其他评论方法的论证。
6.意识形态的角度。就是在评写一部电影时想要传递的自身与客观世界的信息。比如,这部电影中,个人重要吗?家庭重要吗?电影是否直接明白地表达了其价值观及需求?影片是挑战还是维护了观众的信仰?等等。
发现一朵花美丽,和得知这朵花背后不为人知的成长历程相比,后者显然看待花朵的视角更加立体、客观、独立。能够离真相更近,难道不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么?
就像美国著名女电影导演萨利·波特所说,观影之后的评论、分析和思考是欣赏电影的另一重乐趣。而《如何写影评》正是一部通俗易懂的影评入门之作,你也可以通过学习书中方法,来分析电影、写好影评,完美你的观影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