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一禾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江南水乡,约等于周庄。
很多时候在青旅和异国友人闲聊,大都是知道苏州不知道南京的,而知道苏州的原因,常常有个周庄。前前后后去过三次,见过人头攒动的周庄,也见过四下无人的周庄,总的来说,美好可爱,但古镇病也是一个不落的跟上了。
不管怎样,还是要去看看的。
吃吃喝喝,人生几何:一碗阳春面,一盘万三蹄
苏州的阳春面,和南京的口感是不一样的,面条拉得格外细小精致,酱油汤水也有一种很勾人的香味,说不清楚是哪种调料的作用。早上起来,在河边的小店要上一碗阳春面,把葱花拌匀到面里面,让热气带着食物的香气弥散开来,夹上半筷子,细细品味这绵滑的口感,就奠定了一整天的好心情。
中午的时候,下到馆子里来一份新鲜的万三蹄,不是路边放了很久的那种,要现做的。煮得融融的一盆端上来,完整饱满,都舍不得下筷子。把皮夹开,里面的肉就以诱人的姿态展现出来,夹一筷子肥而不腻的皮,混着鲜美的蹄膀肉,送进口里,有些烫,但醇厚的口感和香料的相互配合,让人根本停不下来。
想起了《小森林》里的一段对话:
“她这么辛苦,每天早出晚归照料庄稼,就是为了吃吗?”
“对啊,人生不就是这样吗?”
酒吧街的琐碎:不属于周庄的周庄
在周庄做过为期一周的义工,在一家酒吧里面。每天的任务是待上五个小时,和里面的人聊天,然后讲个好故事。有时候一个人都没有,下午的酒吧只有我和一个咖啡师,他会耐心的教我做咖啡拉花。人来了,我们就各忙各的。
第三天,酒吧来了一个驻场的歌手。于是里面有了三个人。这位小哥歌是唱得不错的,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有种土土的感觉。后来和小哥聊天,他是山东人,从农村出来,本来在上海打工的,后来因为歌唱得好,就和几个朋友组建了自己的乐队,在上海驻场,但随着乐队和歌手越来越多,酒吧给的价格也越来越低,低到养不起一个乐队,于是他们就散了。
他看到这边的招聘信息,就过来了。
“也说不上多喜欢,但觉得能靠这个吃饭还挺好的。以前还想过要上电视呢,进了行之后,发现想上电视的人太多了,挤破头,我们也没这实力去和人家竞争,能不像以前一样打工,收入也比原来好,就挺满意的了。”
是啊,命运的脸说翻就翻。
晚上除了我们三个,还会有个姑娘过来兼职当服务员。姑娘就是周庄本地人,但她很不喜欢周庄,想和其他人一样出去打工,赚钱买新款的手机。我问那你为什么不去呢。她说,我下周就走啦。之前一直在犹豫,在这边好多店都当过服务员,看见那些游人,有些厌烦,也有些羡慕,想要出去看看。
所以呐,是终于战胜了内心的恐惧?去吧,外面危险,但很精彩!
呆了三四天,和隔壁酒吧的员工们也都混熟了,零零散散也听了不少的故事。听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这破地方,怎么会有人想不通特地跑过来旅游呢。
你渴望的诗与远方,不过是他无尽且枯燥的日常。
三毛茶馆:等待是岁月静好,相隔山海是你
是啊,从前,车,马,邮件,都慢。
周庄里面有家三毛茶馆,她的盛名甚至盖过了沈厅,是一位老先生为了纪念三毛而开设的。这位老先生在三毛生前一直和她保持着书信的往来。
在第一封信里面,三毛说道:
“真好,周庄有你在。”
在最后一封信里面,说道:
“我要来周庄吃阿婆茶,吃大闸蟹,要在故里的大街小巷看个够。”
故事的最后,三毛还是爽了约。
三毛是来过一次周庄的。流连忘返,说自己要养老,一定得来周庄才行。后来发生了许多变故,从撒哈拉到雨季不再来,从橄榄树到有花落的梦境里……多少荡气回肠,烟消云散,多少情意缠绵,岁月慵懒。
不敌一句,吾心安处是故乡。
绕不开的沈万三:周庄的台柱子,最有名的那出戏叫不作就不会死
沈万三的有钱已经被传得神乎其神了,真真假假,也大多无从查证了,唯一可见的有钱,是他们家那个大宅子。他想必是个相当喜好排场的人,整个沈厅大到可以迷路,他生前有妻妾十三人,生活奢华挥霍且不太会做人,几乎没有为当地基础建设做出过什么贡献。唯一一次比较大的为国家做贡献的机会,是出签赞助明长城的修建,但也是这件事,后来改变了他的命运。在修完之后,他提出要犒赏军人,这种事情怎么轮得上一个商人说呢沈老板,于是龙颜大怒,把他给弄死了。
大家都比较喜闻乐见的和沈万三有关的传说,是那个聚宝盆。相传沈万三当年还是个渔民,有天从几个捕蛙者手中救下了几只青蛙,而这几只青蛙恰好是神蛙,还给沈万三托梦了。没过几天,沈万三就从河里面打捞出来一个聚宝盆,东西放进去,会成倍的出来,还会经常冒出些金的银的什么东西,总之功能强大,直接导致沈万三成为了江南首富。
靠谱一点的史料,说沈万三是利用周庄水路交通的便利,从事对外贸易发家的,对内抓粮食煤炭,对外抓手工艺品和陶瓷,把周庄这一块的海运生意盘得极为顺溜。
但似乎没什么人信。
比起兢兢业业努力奋斗,人们似乎更愿意相信生活的河流中会埋着一个莫须有的盆子,以及不劳而获的幻觉。
周庄像是大户人家的顶梁柱,财大气粗,却也温文尔雅。
这种骨子里的大气象,让熙熙攘攘来来往往的游人反复折腾,还尚存着些许“傲”的味道。盛名在外,也唯有那些大门紧闭的老人,才深知其痛痒吧。
再会了!
江南古镇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