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硕
自2015年开始,人才市场上的一种职业人才出现井喷“新媒体运营”,我在组建榆钱儿团队和约驾校团队的时候面试了很多“新媒体运营”的求职者,当你问到什么是新媒体的时候,很多求职者直接回答我的是微信公众号,当你再问到你打算怎样运营公众号的时候,他会干净利落的回答你“吸粉”。这不免让我有些担忧,人才市场也是市场,市场的逻辑就是供需平衡,有专为“吸粉”而生的求职者,就一定有将公众号吸粉作为考核目标的企业定位。直到今天有一位学妹还在和我说,她的宣传工作目标是吸粉,才引发了我写这篇文章的想法,可是公众号真的可以作为吸粉转化为销售的营销工具吗?我们不妨可以先看一下公众号的由来。
微信成立于2011年,截止到2016年,微信全球已经有了8亿用户。而在2011年最开始,和进入2016年后,微信用户增长是相对缓慢的。而在这中间,2013到2014年间,微信用户增长的速度可谓突飞猛进。我想这得益于微信的一个重要功能——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成立于2012年8月,是将社交向商业跨越的重要战略,那段时间,是荒芜期,换句话讲也可以称之为是微信的红利期, 用户已改变,而商家还没有;所以在那段时间,你随便做一个微信公众号,只要形式新颖,内容有角度,就可以获得大量关注。罗辑思维、吴晓波频道,都是享受了这段红利。
但现在,商家看到了流量带来的好处,纷纷都注册开通公众平台,无论是订阅号还是服务号,蜂拥而至,截至目前微信里已经有了2000万+个公众号。但用户打开公众号的总时间并没有改变,随着公众号之间的竞争增加,用户可选择性加大,对内容质量也要求越来越高,平均在每个公众号上的时间显著降低。
我记得我在众创空间讲课时,谈到公众号就问到了大家一个问题,有多少人关注超过了100个公众号,现场有大部分人都关注过百,我和大家打了个赌,如果现场的人,每天有超过阅读10个公众号的人,我当场给100人民币;结果可想而知,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你是先关注的公众号而成为用户,还是先成为用户后关注的公众号。这不是一个概念,我们可以反思一下,通常我们常看的公众号,都是因为在此前看到了一篇有价值的文章,或者成为了用户,而后关注的公众号,只有这种场景下,你才会定期去看他有没有新的文章,或者有没有什么新的产品;而你不经意间关注的,或者在某种刺激下关注的公众号,用不了多久,你甚至都不知道他是做什么的了,就更不用提翻阅了。
在用户都不知道你是谁的情况下就要求用户关注的行为,就是耍流氓,尤其是用物质刺激的方式吸粉,就好比你用一把花生米骗得了小女生的信任,不但把她带回了家,并且接下来还提出了更过分的要求。
今天,我们应该把精力更多的倾注于产品的设计研发上,好产品自然会说话,好产品也会具备自媒体属性,一旦产品产生粉丝效应,自传播的速度会呈指数级的增长,而公众号,只是我们和用户之间的连接通道,传递我们的想法,回收用户的声音,如果真的要把公众号定位是销售工具,那它也只能是销售平台的支撑,一切出发点都应以服务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