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互联网产品的价值,是通过大量的数据,可以量化地提高效率。在拼车这件事上也是这样。
在这件事里,需求方是用户,供给方是司机,激励的时候,要共同激励,防止需求太多供给不足,造成很差的用户体验和流失。
一 激励需求方:
用户是需求方,需求是:
1.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
2.花费尽可能少的费用
3.享受到尽可能好的服务,到达目的地
这是三个用户的需求。
针对这三个需求,可以针对性激励:
1.更快:通过优化匹配策略,匹配合适的拼车用户,让用户到达目的地的时间更短,让司机的收入更高,形成良性循环。
除了策略,前端对用户也要有友好的交互。比如用户选拼车的时候,给出预计多久能到达目的地,让用户心里有安全感。
比如拼车的时候恰好拼到了一个相同目的地的人,司机一路开到目的地。你开心,拼友也开心(你们俩的回家效率都很高),司机也开心(因为中间不用停车等人,可以赚更多的钱)。以后你会因为良好的体验多用拼车,司机也因为收入更高而愿意接拼车的单。
2.更便宜:这个已经是比不拼车更便宜了,但是否到了让用户愿意从不拼车变为使用拼车的阈值,可以通过A/B测试和成本核算去找到最优的值。
3.更好的服务:安全,舒适,不拥挤等等
二 激励供给方:
相应的,供给方是司机,如果没有供给方,需求就不可能满足。供给方也有物质和情感激励的需求,可以做一些动态激励。
----------------分割线(闲扯)--------------------
从平台(滴滴)的角度思考:
作为平台的角度来看,拼车对于滴滴的价值,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价值本身。比如让用户的需求被更多的满足了,留存活跃提升,司机的收入增多,滴滴本身的营收利润增多。
比如在高峰期运力不足的时候,通过拼车,既能让更多的用户乘到了车,又让司机多挣了钱,滴滴自己也抽到了更多的佣金。这就是拼车这个产品本身的商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