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的电影了。也是几年前的观后感。文字可以记录曾经的心情。
两个人在一起,总会有想法的不一样。小时候曾经陪伴我走过童年阴影的《小双侠》,你或许连听都没听过;而你喜欢达利或者电动滑板,在我眼里都仅仅你一时兴起,三分钟热度的玩物。刚开始的热恋期,大家都不会介意这些问题,但当时间久了,这样一个又一个不同的想法堆积起来后,会不禁令人怀疑——“眼前这个人,真的适合再一起生活下去吗?”
《春娇救志明》当然不是在讲情侣之间想法不同该怎么办,而是在讲面对不再每天都有新鲜感的平淡生活,产生了那些想离对方而去的想法的时候,最后还是要选择跟你在一起。谈一段开心的恋爱很难,既然这样就不要为了做了或没做某些事而破坏它。
志明与春娇的故事,已经八年了。八年来的变化,最明显的就是春娇脸上的皱纹已清晰可见,而志明也褪去了鲜肉般稚嫩的外表走向成熟,不过成熟的只是外表,志明的内心,依然跟以前一样,是一个幼稚的小男孩。贪玩,吊儿郎当,该自己决定的事总是由别人来决定,这些特征志明都有。说得他一无是处的样子,他也并没有那么差啦。当春娇看着志明耐心地教自己的妈妈怎么用智能手机时,眼神是幸福的,当春娇看着志明认真地去拒绝志明 “干妈”无理的捐精要求时,眼神是坚定的。在那些瞬间,春娇心里的想法一定是“这个男人值得托付”。
但是信任这东西,是世上最脆弱的,特别是心里有根刺的时候。
小时候看着浪荡的爸爸对妈妈说要离婚,身边的张志明跟自己的爸爸又那么像。春娇慢慢出现了自己曾经很鄙视的那种疑神疑鬼的“中女危机”,不自觉地看对方手机检查里面的内容;身体机能退化变成“白毛女”后想如何去挽留自己年渐衰老的容颜;以及害怕自己会像妈妈被爸爸抛弃那样地被人抛弃等等。
40岁了,不想再去拼了,想安定下来,希望自己撑不住的时候能够有个人站出来保护自己。可张志明却不能给到她十足的安全感,潜意识里觉得他如此地不可信,觉得他遇到困难只会将问题推给别人,觉得他遇到危险只会先考虑自己而抛弃一切。没办法,谁叫志明连求婚这么重要的事,也是很无所谓地在油站加油这种这么随便的时间点随口说出呢?你要我信你,你起码要拿出你自己有承担的一面啊。
“自己喜欢的人,能否给到自己幸福?”,这估计是每个女生都在想的问题。春娇真的很喜欢张志明,跟张志明一起也真的很开心,但是她自己又那么地害怕,害怕选择在一起后,假如不合适,会让如今互相相爱的两个人变得互相憎恨。到那时,彼此是否真的还能相信大家曾经相爱过?
人在自己做不了决定的时候,会将决定权交给“外部”,俗称逃避。春娇尝试过用类似滚珠迷宫帮自己决定是否还要跟张志明在一起,也尝试过将自己置于危险当中看看自己心里想的第一个人是否是张志明,更加尝试过去问外星人。最后都没有结果。
其实何必做这么多东西呢?答案已经很明显了。外星人让你代表地球问一个全世界最重要的问题,你问的问题是“我是不是应该跟张志明在一起?”可想而知这个男人对你来说就是全世界。当时就算外星人给的答案是“99%不成功,1%成功”,你也会义无反顾为那1%去赌一把。你只需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感受就可以了。
正如春娇妈妈所说,志明跟春娇的爸爸有两点不一样,第二点就是志明在发现自己不对的时候会愿意去改。两个人能在一起不是因为对方想法跟自己不一样的时候去改变了对方,而是因为在某些点上愿意为对方主动作改变,希望自己能变得更好。如果将前两部跟第三部一起看下来的话,可以看到张志明的成长轨迹,如何从男孩长大成了男人,变得有所担当,是余春娇拯救了张志明,不过与此同时,也是张志明拯救了余春娇,让她不再患得患失,让她有勇气去接纳自己的内心,面对生活。
一部主题不明,极度生活化,通篇“咸湿桥段”的粗俗电影,能被我总结出这么正能量的中心思想,我都有点佩服我自己了。写完正题,接下来写点题外话吧。
首先是关于影片的两个花絮,看了导演彭浩翔的访谈了解到的。第一个花絮是影片里那数百张大便的照片都是导演自己平时拍的,本来他想做一个展览,但是一直没弄,最后就放在了电影里跟大家分享了。搞艺术的人脑子装的东西真奇怪,全是屎。第二个花絮是,影片的片尾曲改编自五月天的《志明与春娇》,原来整个志明与春娇系列的灵感都是出自五月天的这首歌,只是以前没钱买版权,一直合作不了。
PS:如果到电影院买的是《春娇救志明》的票,看的却好像是恐怖片,不用怀疑,你并没有走错放映厅。
PS2:电影完了之后有四个彩蛋,所以放映厅的灯亮的时候不要这么急着走,可以耐心看完彩蛋先,彩蛋也挺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