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开黑色轿车,穿黑色西装,带黑色墨镜,典型职场精英人士——
她,爆炸发型,咖啡店打工,因意外事故,大学未能毕业——
他业务熟练,奖项等身,冷血无情,只认Money不认人。
她正义感爆棚,没学历有水平,最爱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格外眼熟的设置,似曾相识的味道……
没错,它来了,国产职业剧又双叒叕来了——
《精英律师》
国内演艺圈,总有这样一些人,观众看到他们的脸就能将角色人设猜得八九不离十。
如王宝强,电影里总是老实巴交又透着丝猥琐,又可恨又讨人喜欢。
如蒋欣,两道似蹙非蹙眉,一双似泣非泣目,看到她就知道,这角色是个为爱痴狂的女人。
至于靳东,早已将“精英”两字贴在脑门上。
《我的前半生》中的咨询业精英贺涵,《外科风云》里的外科专家庄恕,《欢乐颂》中的商业大佬谭宗明……
西装三件套,万年不离身。
角色相似度有多高?
院长随便拼张图你们就懂——
请告诉我这三张截图分别出自哪部剧
港真,说这三张图出自同一部戏我都信……
靳东还没演够,我这个“明楼粉”已经看够了……明明有能力挑战更多不同类型的角色,咋还不好好证明自己?!
9102年年末,干一行行一行的靳东,又“跳槽”了。
也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全景律师事务所精英律师——罗槟。
根据国产剧一向习惯,开场十分钟,男女必定要找机会偶遇一下。
于是,由于外卖员肚子疼,女主戴曦(蓝盈莹 饰)决定替对方跑一趟,搭上了前往全景律师事务所的电梯。
这里注意一下上电梯的顺序,明显是戴曦在前,罗槟以及同事顾捷在后:
然后很不巧,电梯超重了。
后上电梯的顾捷当场提出请求,我们贵人事忙,你一个送外卖的能不能顾全大局先下去呢?
在戴曦明确指出,自己马上要被客户取消订单后,罗槟则开口表示:
Emmm.....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戴曦这种年纪轻轻的小姑娘,被开除后能拿到的补偿金,怎么都称不上一大笔吧。
但一看有人出头,电梯上一群白领金领立即随声附和,三言两语就将戴曦哄下了电梯。
等戴曦跑到另一座电梯,咖啡直接被人踩烂,还嫌弃地补上一脚:
虽然能理解编剧想要制造冲突让男女主相识,可是作为职场剧,一上来就让一群“高大上”的精英人士恃才傲物,欺压外卖员,这已经是抹黑的程度了吧!
后来我发现,这剧情还真不是故意的。
编剧可能在提笔之前,根本没做过相关调查。
举个栗子,罗槟在剧中负责的第一起案件,是任晓年公司的作品侵权案。
据同事何赛所说,这位任晓年完全是靠抄袭起家,签约成为事务所大客户正是因为需要律师帮忙处理大量起诉。
罗槟接手案件后,便去与原告律师见面。
对方认为,任晓年公司的作品与原告作品高度重合,存在明显侵权行为:
本以为罗槟作为大名鼎鼎的律师,会从法律角度对这一说法进行反驳,但我万万没想到,他给出的回复居然是:
这偷换概念的能力,《奇葩说》选手看过都要流泪。
为什么罗律师能枉顾法条说出这种话呢?
看到后边,我找到了原因。
某一次谈话中,何赛对罗槟说,自己的助理精通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因为他的博士导师曾起草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
名字听起来高大上,问题是……
国内根本没这个法律条文啊!
所谓的“知识产权法”实际上指的是《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等一系列涉及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体系。
无中生法,也怪不得罗槟身为资深律师,没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替客户辩解了。
类似这种令人怀疑编剧完全没做过功课的剧情,一抓一大把。
说过罗槟再来说说戴曦。
她在剧里的人设,是天才少女。
而这个“天才”的表现方法,是她能背出国内所有法条细则。
凭这一点,她就被罗槟看重,收为助理。
然而,现实生活中有几位律师能完全背下如此庞大繁复的法律条文?
就算可以,也没必要。
因为律师主要的工作是如何运用法律为委托人进行辩护,而不是死记硬背。
就拿戴曦为外卖员父亲处理工伤一事来说,她坚持对方父亲是在工作过程中受伤,因此理应算作工伤。
丝毫不顾外卖员一开始告诉她的,自己父亲是自己骑摩托车摔的。
法盲如院长搜索一下也知道,《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有关工伤判定的要求是——
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划重点:非本人主要责任。
怎么戴曦在背法条的时候,偏偏就漏了这点呢?
同时,作为一部“职业剧”,《精英律师》中对律师生活的想象仿佛也隔着几座大山。
何赛,首集出场被誉为与罗槟水平不相上下的律师。
他展现在屏幕上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呢?
闲着没事,就躺沙发上按摩脑门:
自己打游戏,还把同事助理叫过来一起打,以至对方耽误工作:
每天最频繁的运动,就是趁罗槟工作时走进办公室没事找事,与对方拌嘴:
还是那句老话,这剧拍出来真不是为了抹黑律师行业的吗?
每天好吃懒做,就能月入过万?
你别说,大家为什么看起来如此有钱的答案,剧里还真给了——
一小时六千到十万!?
再来看看院长这个月看《婚姻故事》时随手截下的,一位资深美国律师的收费标准:
换算下来是6600人民币左右。
即便如此,男主查理还是认为“太昂贵了”。
这么一看,美国律师收费标准才堪堪够我们国内律师的收费底线,简直是躺着赚钱嘛!
当然,后来院长还是查了一下生活中律师的收费标准:
果然是电视剧很美好,现实很苦恼。
虽然编剧后来解释,这段剧情只是罗槟在找借口打发何赛,但在大量bug面前,这样的辩解,多少有点生硬……
当一部职业剧完全缺少了职业精神,还能用什么吸引观众观看呢?
无非就是爱恨情仇,家长里短。
在这里,你能毫不意外地看到女主戴曦出于个人感情因素,直接出言拒绝事务所大客户:
出于个人感情因素,背叛委托人,替被告出主意:
为私下联系已不信任自己的被告,不惜跟踪身为被告律师的男朋友,令两人关系岌岌可危:
分分钟希望她能把《legal high》中古美门的名言默写1000遍。
真正的专业人士,会被她这种善良和热血打动吗?
只凭心意做事,罔顾职业素养,真正的律师看到这样的剧集,会认为自己受到尊重了吗?
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这部剧还存在很大的抄袭嫌疑。
从网友制作的对比图来看,《精装律师》的人设几乎完全照搬美剧《金装律师》:
毕竟两国法律不同,案件倒没法照搬。但豆瓣5.6,并有持续下跌潜力的打分,已经说明了原创剧情的失败。
一言以蔽之:抄都没抄好。
我们常问,为什么会有烂剧出现。
过去大多数时刻,大家都在骂演员演技拖垮了整部剧。
但看看《精英律师》的卡司——靳东、刘敏涛、田雨、王鸥、邬君梅……个个是演技派,有拿得出手的代表作。
蓝盈莹虽然女主剧演得不多,《演员的诞生》上一哭惊艳的场面,也至今留在院长心中。
说到底,《精英律师》的失败,还该归咎于剧本。
国内导演编剧对“职场剧”的认识,仿佛永远停留在“披着职场皮的恋爱剧”上。
讲述房地产生意的《我的真朋友》,大家看的是女主怎么和两位“真朋友”谈恋爱;
致敬创业者的《创业时代》,大家看的是男一男二女一女二为爱情大打出手的热闹;
还有《翻译官》《谈判官》《幕后之王》……
看完这些剧,满脑子只能记住片中恋爱线,以及浮夸的情节设置。
至于有关职业的科普、男女主及一众配角的事业成长,没几个观众有印象。
《幕后之王》男主打吊瓶上班
对导演和编剧来说,恋爱戏=收视率,“职业剧”这一设定,不过是为了给男女主一个新颖人设罢了。
事实上,观众不爱看职业剧吗?
过去常说港片经典,往往就经典在TVB总能为我们打开新世界大门,意识到“世上还有这种职业”,“原来他们是这样工作的”。
讲商业,有《大时代》《创世纪》;讲医疗,有《妙手仁心》《仁心解码》;讲警匪,有《陀枪师姐》《法证先锋》……
这些剧里也有恋爱线,但恋爱线从没抢过“职业”二字的光芒。
日韩爆款更不消说——
讲述记者背后故事的《匹诺曹》,满载警察日常工作的《Live》,讲法医工作的《非自然死亡》,讲校对工作的《校阅女孩河野悦子》……部部高分。
因为他们用心尊重自己所拍的职业。
希望国内编剧与导演们能明白,“职业”二字永远是职业剧的前提而非陪衬,观众想看的也不止有爱情。
我永远希望国内有更多好的演员。
也更希望,这些好的演员,永远有好戏可拍。
点,抵制粗制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