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园拍诗——拍的就是你》的初衷是通过对大家的作品的尖锐点评,把各位原先隐藏的缺点全部揭露出来,并加以改进,使大家能博取众长,扬长避短,更快地提高古诗词的写作水平,因此,大家在拍砖的时候,一定要言之有物,一定要言之有理。对意境、构思、词汇方面的批评,请详细指出并附上改进建议;对韵律、平仄、对仗等格式类的批评,请附上依据并具体指出,能附上修正意见更佳,以便大家快速理解言者意图。切勿有针对作者水平、价值观、人身等方面的攻击性言语。同时也希望受评者虚心接受诗友的点评,并在今后的作品中更好地加以改进!
来吧。准备好你的砖头,一起来玩《随园拍诗——拍的就是你》,这一定是让你难以忘怀的有极大收益的大会!
一.五律·无题
山南寺角拱,日丽映樟葱。
举目仙桥立,飞泉直向东。
千阶凌步尽,一碧望涵空。
凝口惊心颂, 逍遥遁世憧。
繁花落尽深眸评:
颔联不对仗啊,颈联的千阶对一碧也值得商榷;
作者想借景抒情的意图是比较明显的,不过景没写好,情呢也让人觉得突兀。
舒己怀评:
直字用的不好,只有瀑布才是直的,最后一句也不知所言何物;
不过我能感到作者的心胸;
有一种动感,一幅一幅的画面,一股风,一滴雨,一首诗
颜雪崖评:
最后一句,既然逍遥了,为啥还懵懂呢?第一句樟葱费解,飞泉直向东,这个意境不好理解,是泉水向东流吗?
整首诗的结构比较散,看不出来想表达什么,是看到好风景就生出遁世的想法了还是还是赞叹风景的美好呢?
凝口惊心颂,转而生出逍遥遁世的憧憬,转折太快,太突兀,没有主旨,
整首诗读起来比较拗口,不流畅,有拼凑感,触景生情,思想表达上是不错的。
卖皮包的老茶评:
整篇五律明显感觉作者是,凑韵和找平仄相符的字来写,
用意还是多少体会得到,不太连贯,好像一种心思又说不出来。
子雷评:
一、音韵方面,一是拱、颂这两个仄声字与押韵字是背靠背同属一个大类韵部的,因此撞韵了。二是四个押韵字皆为阴平声(第一声),有损音韵美感,至少有一个阳平声(第二声)会更好。
二、对仗方面,二联里后三个字完全失对,而且,细分析,前两个字"举目"与"飞泉"对得也不稳。"举"是动词,是观者所作的动作,而"飞"表面看是动词,其实是活用为形容词了,飞动的瀑泉之意,若为"听泉"恐更与"举目"相应。三联里,"望涵"之"涵"令人费解,涵洞?
三、表意方面,一至六句皆在写景,"起承转"这三个阶段的层次感不足,显得平面。而七、八句就很突兀的"合"了,即抒怀了,而这抒怀也是磕磕碰碰,凑的痕迹较重,惊心颂、遁世憧,气脉不畅,语感不美。收尾大意也看得懂,就是想心寄自然逍遥游之类的,但文字功底和布局谋篇功力欠佳,"合"得生硬。
二.春风
天将子夜交春半,唤醒东君造物忙。
杨柳月中潜听去,杏花村里酒飘香。
颜雪崖评:
后两句不对称;(东君是指东华帝君或者东王公,春天的代名词,天将子夜,是指时间快到子夜的时候,杨柳月中是透过杨柳的枝条看月亮)
第三句承接第二句东君造物,东君造物忙,然后在杨柳月中偷听
卖皮包的老茶评:
天将子夜,完全是造词,交春半,不知何意。
东君作者或许喻太阳,不过真没听说过这个比喻的。
写一句话至少得表达点什么意思,这首诗28个字看不明白作者想说什么。
杨柳如何跑到月中去呢?听到了,怎么还酒香,就更纳闷了,应该豪情万丈才对。
个人观点,古诗词看多了,不一定好事,有些东西有场景的,乱搬乱模仿,总觉得不是很好
泓颖评:
东君如果是指太阳的话也有点奇怪,时间不是子夜吗,怎么会有太阳。
杨柳月中潜听去,不知道偷听到了什么秘密呢?(颜雪崖:偷听万物复苏的声音)
我觉得第三句要么承上,要么启下。
当时看这句的上文跟下文都不是写声音的,就有点费解。
繁花落尽深眸评:
第三句最费解,反正我理解不了
禅猫评:
东君指的是春天的意思,唤醒东郡造物忙,夜里是植物生长的时候,符合生物学规律
杨柳月是专有名词的一个代称,谢枋得有词:不信楼头杨柳月,也有,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但是这个断句和拍诗不一样,杨柳月,海棠阴,这里也指的是,月亮明亮,里边的纹路清晰,莫闻杨柳月,只叹阡下人,也也人说过,杨柳月指的是春天的时光。我觉得前三句都挺好,植物是在夜里生长的,天将子夜,然后唤醒,就是生长的声音嘛,然后又有潜听,挺不错的承合,尾句倒是显得突兀了一些,潜听,启下的却是酒香,从听觉,到嗅觉,何不是什么什么悠扬,形容一下某种听到的声音呢?
舒己怀评:
最后没有回归自己的情感,合的不够完整,感情还在空中(颜雪崖:空中楼阁,觉得没有承接好之前的意境)
三.七律·西湖景象(新韵)
黄花时节赴杭州,细雨蒙蒙助兴游。
波上平临三塔影,湖中倒映一轮秋。
仰观古塔青山立,俯视钱塘碧水流。
柳浪闻莺声细细,游人更爱泛轻舟。
卖皮包的老茶评:
西湖秋天黄花有点凑景,尾句太出入意外了,写了那么多美景,居然得出还是坐船好。仰观古塔的时候,是没办法看到钱塘江流水的(子雷: 同一联里,"仰观xx,俯视xx"这样的结构写法,本身问题不大,用一仰一俯的视角浓缩不同空间景象的写法,古人也常用的,并不是说仰的同时就不可能俯,这是一种常见的移步换景式的对比写法。这一联的问题是,钱塘江不可能出现在全篇主题"西湖景像"里,除非主题是"杭州景像",那么这一联完全没问题,王羲之《兰亭集序》里就有"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之句,是一种移步换景式的对比手法)
颜雪崖评:
黄花时节具体是指初春还是什么时候?而倒数第二句中柳浪应该是夏天才有的景象吧
子雷评:
因为我在杭州呆过好几年,读来甚有亲切感,感谢作者的这番勾引。不过也有几个问题供探讨:
一、首句里的"黄花时节",在诗词意像中一般是指秋天了。但第七句的"柳浪闻莺",这可是实打实的西湖经典十景中的春天景像哦。前秋后春,矛盾了。修改一处为妥
二、部分造语口语化,比如:助兴游、游人更爱。
三、三联中的青山与碧水,严格说,青与碧有同义合掌之嫌。
四、三联"仰观古塔青山立,俯视钱塘碧水流"。全诗的标题既然是"西湖景像",那么这里出现"俯视钱塘"就不太符合实情了,因为在西湖一带,无论观者如何登高,是很难俯视到钱塘江的。钱塘江离西湖毕竟有段距离,不是一个窝儿里的。
五、七、八句之间的逻辑衔接力较弱,而且第八句作为全篇终了之句,结句更是绵软无力、平淡无奇,嚼之无味,仿佛开着的汽车俨然熄火啦。吟咏知名景点领域,写西湖的诗词绝对是天下第一多的,因为历代文人早已经把西湖榨干榨尽了,把西湖的方方面面啃完啃尽,连渣都不剩。今人会发现再怎么写古诗词都写不好。西湖能够留给今人发挥的诗意空间,大概就是现代诗这一体裁了。
禅猫评:
黄花时节也指深秋,黄花泛指菊花,一般会说霜降以后了杭州那时候不冷吗?
繁花落尽深眸评:
我也觉得起句有点平淡,结句有点无味。中间两联还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