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曾经有位友人问我,为何选择经济学专业,我呵呵:因为爱。确实,很多东西没有原因,就像爱上一个人,不会管其他的,就是油然的情愫,选专业也是因为兴趣,而当上升到就业之类的就相当于爱情考虑到物质条件,很现实。就此说这个问题很正常,不考虑现实者傻子是也。但是该怎么说了,有些事应该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
社会是群体的,是利益的交集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今日社会的价值评价标准很大程度偏向利益,“钱是硬道理”,所以人多活在利益的追逐中,被社会所绑架。但是人又是个体的,终究还是自利的,一辈子不长,应该活出自己的特点,做自己喜欢的事,当然在有能力基础之上。不知从何起,就很关注社会,也不知从何起,很想活的清醒独立,貌似成了一个感性的人,喜欢瞎想,喜欢从许多角度着眼,喜欢尝试。后来觉得,经济是根本的,社会发展终究还是和经济有关,政治之类的只是附属的,社会可以不存在政治高效地发展,这也应该是未来的趋势,个人感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会突破社会的群体而走向个体化(从氏族社会-封建家族-大家庭-小家庭-不婚族(个体)个体化),其中突破血缘关系是决定性阶段(其实西方已经逐渐淡化了,eg继子不生子),个体化就没必要政治的存在,但是经济终究离不开,至少你的生活离不开生产和消费。所以我说喜欢经济也是种境界吧,哈哈,怎么说呢,因为懂经济,你基本能掌握整体动态,为你的生活和思想点亮明灯。
人是为整个人而活,而不是仅仅为身体,还要考虑脑袋和思想。当国家教育改革决定大部分专科组建的本科高校向专业性实践性校企共建转变时,我们校长明确表示我们不会走这条路的。很敬佩校长的英明决断,也很感谢她为我们学生负责的良苦用心。我知道有许多人抱怨“今日大学生还不如一民工”,当然这不是歧视,而是表达一种对现状的不满和无奈,确实,中国高校扩招10年来大学生就业愈发困难,一年不如一年,身价贬值,成为一种历史上独特的境况——受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竟不如没收多少教育的底层工人有价值(今天钱成为了价值标准)。没有一技之长,可替代性低,又供给过多,就业肯定有大问题。 但是,这就是否定高等教育的理由吗?怎么说了,如果专科教育回过来干掉本科教育,不能不说是社会的退步。社会的进步伴随着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思想认知度,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人思想认知度的提高是靠本科教育,当然专科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社会需要各种各领域的高技术人才,专科教育是重要贡献者,今天因为供求关系致使的“蓝领”吃香使得许多专科高校成为香饽饽。就业毕竟是首先面对的事项,确实,社会总是以就业为目标导向,前不久我怀着好奇心去了一个培训机构,当然收获很多,认真分析了了一下缺点得失,加深了目标和更加明确what to do,但是,他们的标准就是就业,就像高考是高中生的坎一样,这种标准化“生产”出来的人我不做评价,但自己肯定不愿意做。人活着不仅仅是金钱,不然那些中彩票之类的爆发富为何依旧如初,依然会自己追求梦求的东西。
如果人一辈子就是追求金钱追求享乐,那么那些所谓的“富二代”多还在奋斗?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人之所以为人,是有思想本性,不会完全为物质所控制。有的人可以一辈子清贫,但要追求独立人格独立思想,尼采确实值得敬佩。一辈子可以不腰缠万贯,但不能不可以没有独立的人格和追寻独立思想的践行!
其实了,在目前我国,大学本科所谓的专业是你知识面或者说思想的一个整体框架,而并不是你的职业并不一定是你的人生方向。大学是一个思想上抛弃过去(准确说是丰富过去,哈哈)定调世界观的关键阶段,人本性是贪婪的(说好听点吧,应该是追求多样性的),不喜欢强加的单一观点,所以说有多少曾经光荣的带着红领巾的孩子在后来成为所谓的激进青年,确实,单一的思想控制作用反而相反,或许总体上长远上看无益。恩,不管怎么说,大学阶段,对各种思想观点爆发饿汉对美食般的贪婪,特别是对相反的观点,这就是所谓的叛逆,但显然这年纪不仅仅算作叛逆了。而你选择的专业方向就必然是你关注的焦点,而其宽度就中就决定你的思想的认知宽度。人的认知是不断成长的,“愤青”也很难永远是愤青,但你的认知宽度是很难变化的,其范围就很自然很容易的固定在这个区间上。比如你选择的是历史专业,你人生就很可能就在文史方面,因为至少出于现实的就业你关注点就会在历史方面,即使或许你对经济感兴趣,当然特例也不少,不过总体上还是这样。而会计金融专业,就相对偏重考证和银行等现实信息,相对经济专业对理论和过去经济学家理论的总结相对欠缺一点。而四年之后,本科毕业,曾经差不多的基本只关注做题刷分的人相差甚大,甚至极端的少有共同话题。现实就是这样,或许你觉得大学根本学不到什么,不如去社会工作来的实践实在,当然人各有志我对此不评价,但应该知道,即使感觉专业知识没学到几厘,不过大学对一个人的塑造是不容小觑的。大学获得的庞大信息就其数量和范围可以说是大学之前的数倍,当然一些发达大城市可能高中就达到了这个程度,所以我们国家的大学对人的塑造可能畸形化,导致许多人走向极端的或者消极的路,比如现实与曾经以为的世界这个理想的冲突致使许多大学生消极度日甚至有极端的厌世嫉妒等不健康心理,这也是社会应该关注的。
我们前面说了,大学专业很可能决定你的人生方向,也就是说,大学基本决定你的人生。你应该知道的,大学四年学习的时间基本只有两年,用两年多的时间学习曾经是满打满算四年的学习内容,除非自己用心学,你很难学透,当然我不会否定有许多人学的非常棒,但从客观条件决定的状况来看总体普遍是很难学透的,就如经济学而言,要学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还有劳动经济学、创新经济学等等,大学期间是很难吃透的,所以我们说,学的是思维,而不完全是知识。当然,思维形成的反映对象是各种信息,我们所说的知识也是重要部分。显然,没有一点专业常识也是很难的,你过滤这么多信息怎么也会有些痕迹的。讲这么多,就是想说曾经同水平的准大学生到差别很大的大学毕业生差别普遍上就在思维面(宽度)和整体素质。而我们前面说的专业影响的范围宽度就和这有直接关系。所以说专业选择不是简单的事。选专业是为人生定调,而不仅仅是为就业前景,多数选择专业是以就业工作为导向的,会计金融计算机等等就自然而然成为热门专业,不可否认,这些专业这些领域确实不错,如果是兴趣那很了不起,但如果考虑的是就业就另当别论了,社会上有很多名牌大学生退学重考的案例,说的就是兴趣的重要性。就像选择对象,这可是过一辈子的伴儿,可不能为别人为短期利益而马虎的,不然,痛苦后悔是自然的事。
还有个关键点就是大学应该怎么度过。其实有个普遍的现象,大一一阵新鲜劲过后,很多学生开始和游戏影视作伴,逃课“战斗”成为自然,当然不可否认也有许多学生一天坚守在图书馆,丰富着学识,究其原因,多在目标的缺失或不坚定。十年寒窗,饱受压抑,身心憔悴,而让这些学子坚持下来的就是那个美丽的谎言——进了大学,你们就解放了!老师这么激励你,父母也这么对你说,你自己也这么暗暗鼓劲,可当高考过后经受了2个月的长假休憩继续奔放的心踏进憧憬已久的大学校园,你才发现,其实,不是这样的。任何东西都是有条件的,任何道理成立都是有前提的!“大学解放论”有个前提那就是你只想一张学位证而已,可是,试想谁愿意花了十几年大好光阴然后再经历四年却碌碌无为?在这个竞争激烈更新飞速的时代,你的稍稍放纵就会落后别人一大截。可即便如此,我们一些人依然放纵着,窝在宿舍打游戏、看电影,抑或流连于红灯酒绿之间,花前月下,尽享浪漫,将压抑很久的狂热拼命地发泄。 其实,不可否认,大学确实是个自主学习的地方,也是一个独立生活得演习型社会,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劳逸结合是最应推崇的,但凡事有个度。
我们知道,一些人这种消沉的状态是聚集性的,即一般出现在某一学校或某一院系、某以班级、某一寝室,这其实很大原因在于目标的重新塑造不到位。大学以前目标是单一而清晰的,就是高考,上好大学,所以都已是卯着一股劲向前冲。可上了大学,就面临人生的关键选择,专业等等。我们说过专业的选择基本决定你人生方向,所以很多人迷茫,将来去干什么、谈不谈恋爱、考研还是就业等等环绕着你,目标的不明晰就会导致逐步消沉。人没有了目标就等于没有了路,只会瞎转悠,终而沉寂,再加上外部环境的稍稍影响,就进入了你曾今可能都不会想到的另一个世界。所以,个人觉得,目标的重新塑造是大学新生的第一个课题,最好在军训时期就进行相关活动。要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知己所爱,知己所需,并进行相关指导,让学生重塑自己的目标,有了目标,你就会有方向感,就能有效率的向目标走下去!
感悟很多,有经历就有所思所悟,略写一二,一起分享,一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