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头人》是马丁 麦克多纳震撼百老汇的一部兼具贝克特式的黑色杂耍剧风格和皮兰德龙般质问每个角色生存境遇的作品。
一个小镇,三个儿童相继失踪。其中两人已被证实惨遭杀害,而第三个孩子至今下落不明。剧中的作家卡图兰成为最大怀疑对象,因为他写了一连串恶毒虐杀儿童的寓言故事。警官图波斯基和埃里尔在追问作者为何发生城里的残忍的杀童案与他的小说的情节一致。而惊恐的卡图兰声称他所写的四百篇故事绝无任何特殊意图……
《枕头人》也是北京鼓楼西剧场的开幕大戏,近期再次进入鼓楼西剧场,很多观众都是二刷或者三刷。这部戏为何如此深得大家喜爱?这部“黑暗的童话”为何如此迷人?
10月25日上周三,中国农业大学黑白灰话剧社重写改编了这部戏,三人版的《枕头人》,在校园开出了荆棘的花。
以下,是一名校园戏剧人对农大版《枕头人》的真实记录。
2017年7月18日凌晨0:43
“子和,秋季专场已经确定了”
“《枕头人》”
这是我的好朋友黑子第一次和我提起他想创作《枕头人》的念头。
我第一反应是震惊,然后是担心:这样一个本儿,能排出来吗?排出来有人看吗?
作为近些年来最被观众熟知的直面戏剧剧本,《枕头人》以巨大的体量,压抑的氛围和错综复杂的故事著称,这个充满了黑童话的剧本自身就是一个散发着黑暗美感的艺术品。但…在学校里排这样一个戏,难度有点大吧?
导演吃的透剧本吗?这么多台词,舞台经验不足的剧社演员能拿得住吗?即使排出来了,能留的住观众吗?
在我思考可行性的时候,我又收到了黑子的消息,他给我发来了一份《枕头人》的导演构思:
“这些在童年受过创伤的人,由于自己人格的不完善,在下一代人的童年里留下新的阴影,使得这种痛苦一代又一代像诅咒一样轮回。”
看到这儿,突然觉得这事儿能成。
2017年10月23日晚上11:25
《枕头人》最后一次联排结束了。
坐在回西校区的出租车上,我问黑子:感觉怎么样?
“一片空白。”
说这话的同时,后排的灯光已经睡着了。
和黑子聊着这个戏的排练过程,突然想起这是一个重度晕车,宁可骑一小时单车也不坐半小时汽车的主儿
“黑子你现在不晕车了?”
“天天往返都练出来了,现在不仅能坐车了,都能在车上看手机,回工作了。”
如果要用一个词描述这个剧组,我会用苦行僧。
2017年8月28日
《枕头人》第一次排练。
黑子是这么描述他们前几次排练的:
“都是熟人,第一次排练感觉像是一块儿唠嗑,大家就一起念念台词,很轻松。”
没过两天他就后悔了。
排练开始时,距离学校正式开学还有一个月,所有的排练场地都没有开放使用,于是这个剧组开始了他们游击队式的排练。
说到初期的排练,黑子用的最多的一个词是“蹭”,为了排练他们会在其他组织开完会之后悄悄溜进培训室,然后能排多久排多久,没人哄就不走;在教学楼排练的时候,因为教学楼装满了考研的学生,他们只能在闷热的阁楼顶着中暑的风险排练;最惨的时候,连场地都没有,他们从教室里顺两把椅子出来就开始排练。
楼道,食堂门口,教学楼阁楼,甚至楼梯间,这个剧组蹭遍了能蹭的一切地方....
排练时间短文本长,开始排练了剧本中的四个演员都凑不齐,演员刘畅要一人分饰两角,同时饰演弟弟麦克和图博斯基。
剧里要唱歌,没地方练歌,剧组就自己花钱去KTV开包房练歌
……
2017年10月16日晚上8:25
《枕头人》初次联排,也是我和这个作品的第一次见面。
排练进行了一个半小时,卡图兰和麦克那场愤怒,痛苦,但又饱含温暖的对手戏结束后,眼眶已经湿润的我用手机给同行的另一位观众敲了句话:
“这戏成了。”
黑子在他的《枕头人》中大胆地做了一把减法,为了保证像戏中的卡图兰一样“讲好一个故事”,他重新梳理了文本,尽可能避免出现翻译腔。把大剧场的舞台缩小到4x6的一块矩形,并省去了一切不必要的装饰,舞台上除了必不可少的几样道具别无他物。极简的美术风格给出极其有限的信息,使得观众不得不更加关注文本和演员的行动,同时给了观众更多想象的余地。
在这版《枕头人》中最让我惊讶的是警官埃莉尔竟然是一位女警官,相较原剧本中行为暴戾而内心脆弱的警官艾利尔,女警官埃莉尔更加复杂和令人怜悯。女性本身的感性与温柔在埃莉尔身上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暴戾与神经质,好像是对其脆弱内心和童年阴影的掩饰,又好像是被害者对施虐者的一种模仿。女性角色的设置给了我们另一个角度去重新思考这个悲剧角色是如何诞生的。
刘燕如饰演警官埃莉尔
2017年10月23日晚上7:16
“别的戏可以演,这个戏....再说吧。”
“要演也行,不过如果有别的选择的话,我不会再演这个戏。”
在被问到还愿不愿意再演这个戏的时候,剧中的两位男演员如是回答。
装台结束了,饰演卡图兰的演员李嘉腾闭着眼睛躺在舞台上,很放松。
李嘉腾(马老师)饰演卡图兰
李嘉腾在社团里被大家称为马老师,因为他诠释的马路这个角色太深入人心了。(笑)
当我提出要和他聊聊角色,马老师一下从地上爬起来,目光炯炯地跟我聊开。
马老师的卡图兰和我以往看过的都不太一样,这个卡图兰非常的自信,在第一幕与冷峻的图波斯基和暴戾的埃莉尔对峙时显得不卑不亢,为自己的权利辩护的时候甚至显得有些强势。这与我之前印象中敏感,孱弱的卡图兰相距甚远。
“他必须得自信啊,卡图兰如果对自己的故事不自信,这人的内心就崩塌了。他的生活支柱就是作品和哥哥。”
马老师在谈及自己角色的时候格外地认真,兴奋,像卡图兰谈起自己的故事一样。
“我觉得卡图兰是一个平庸的人,这个戏里他想做很多,想守护他的哥哥,想留住他的故事,可是他哪样也没留住。”
“我觉得他就像咱们日常生活一样,特无力。”
马老师是今年刚刚升入大二,排演《枕头人》的同事,还要处理社团的外联工作。两个月的排练终于结束了,开心地聊着角色的同时,我注意到他已经有了深深的黑眼圈和眼袋,演戏穿的衬衫的领子上满是斑驳的汗渍,也不知是刻意为之还是忙得来不及洗衣服,但这一刻我感觉:卡图兰就坐在我面前。
在聊到和卡图兰对手的图波斯基时,马老师说:在图波斯基看来卡图兰只是个将死之人,审讯不过是走个形式和满足他的好奇心。卡图兰最后的结果肯定是要死的,图波斯基眼里的事实就是:卡图兰教唆迈克尔杀了那些孩子,如果不是这样,他就会不择手段销毁一切证据,然后用自己眼里的事实代替真相。和埃莉尔那种有人性的小角色不同,图波斯基站的更高,目的性更强,在他们的目的面前,感情是微不足道的。
2017年10月24日
演出的日子终于要来了。
装台结束了,剧组围成一圈坐在舞台上地聊天。
两个月的工作,大家好像都累坏了,也不想再苦大仇深聊哲学和话剧了,姑娘们叫了奶茶喝炸鸡,边吃边聊男女生宿舍厕所的区别和演出后的故宫一日游。
炸鸡吃完了,舞台监督张祯祎抛出了一个问题:
“你们觉得这个戏应该在学校演吗?”
马老师说:不应该对所有人演,应该对有基础的观众来演。学校是不愿意看到这么多人同时被灌输这种负能量。
张祯祎说:应该,因为这个戏是在用巨大的负能量让人珍惜生命中的美好,所有不美好的都是为了美好而服务。
副导演张启眉说:我觉得要在看过所有不好之后,依然相信美好。这么一个表面上特别消极,但其实让我特别有力量。
音效张媛媛说:当你意识到自己的某个缺点来自于自己的童年,自己的原生家庭的时候,这就是你开始正视它,开始解脱,开始修复自己的。《枕头人》在我看来不是个极端的剧,而是很温暖。
饰演图波斯基和迈克尔的刘畅说:一个人不会因为一件事儿突然改变,人生的转折点绝不是一个时间段,而是一年两年甚至更长,所以我觉得让观众们看这个戏也没问题。
刘畅饰演图波斯基和迈克尔
最后,我们的导演黑子对这个问题说了这样的一段话,我想把这段话作为这篇校园戏剧的排练手记的结束语:
《枕头人》是我最喜欢的戏,他让我自我反思了很长时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软肋,那个一碰就碎的地方,《枕头人》把这个东西夸张地呈现出来了。
好多人都觉得我选这个戏在校园里演出尺度太大了,我想说: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对于这个戏里的血腥,暴力,性,那些所谓的“小孩不该看”的东西应该有接受能力了,原来因为家长的控制,一些人对这些东西视而不见,但是这些阴暗的东西就真是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你视而不见有用吗?那些不接受这个尺度的人,你们是在逃避些什么呢?为什么要逃避那些迟早要面对的东西呢?
随着排练的深入,我越来越觉得在学校里演出这个戏是正确的。要成为一个人,正是要克服自己那些脆弱的地方。上大学后,我接触到了完全不一样的世界和秩序,我经常会感觉孤独,没有安全感,这些东西让我们的软肋变得更脆弱,更痛苦。但这部戏让我们学会去面对自己脆弱的一面。他让我们意识到自己就是有缺陷的人,社会是不会迁就于你的,我们都需要带着缺陷,坚强地活下去。
-THE END-
本文作者:没头脑也很高兴
空间戏剧主编:丸子
空间戏剧,留个空间,给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