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两周前,我去参加了一个老师的线下私房课,不光是讲课的老师厉害,就连很多来上课的学员也都是大咖级别,有点高手云集的气息。
不谈其他小组,和我在同一个小组学习的学员,既有经常在电视上出现的节目嘉宾,也有知名文化自媒体大号的内容总监,还有已经将自己写作课卖过几千份的90后女生,每一个都是才华横溢但又深藏不露。
和他们比起来,自己好像真的就是一个小白,单纯来了解一下自媒体和知识付费到底是个怎样的世界。
自知经验甚少,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拿出来去和别人交流,所以每次茶歇时看到身边的学员们都在侃侃而谈,不免有种尴尬的感觉。
不是自己不想交流,更多的时候是感到不知从何去说,可能说的东西都属于傻白甜,在这一些身经百战的人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更重要的是,我害怕浪费别人的时间。偶尔鼓起勇气也和几位学员进行了沟通,但也会感到一些小心虚,说出来的东西总是连自己都觉得有点low。
没底气,没自信,其实都源于没实力。
02
上完课后,也让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人脉到底是什么?
当我看着一起上课的同学可以与身边的人相谈甚欢,甚至有的寥寥数语就能有惺惺相惜的感觉时,我才真真切切的懂得:人脉的关键在于价值对等和资源互换。
有的时候,价值对等也并不意味着大家都一定必须在一个领域,马云不是演员,却依然可以和一线明星合作拍电影。有的人说,那是因为他是马云。其实,更严格的意义说,是马云的身份和层次让才他有机会自己去实现自己的电影梦、武侠梦。
资源互换代表着你为别人带来什么,当我们想要得到的时候,首先应该想想你为对方提供什么样的价值,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上的,我想那些能够和马云在一起合作拍电影的大腕们或许也不一定是为了丰厚的物质,可能更在乎的是一种共赢的效应。
我们也可以换个思路想,当你还一无所有的时候,又凭什么让别人牺牲时间来帮你,仅仅是因为你说自己是潜力股就要投资你?
别傻了,成年人的世界不应该有这么感性的自我麻痹。
年轻的时候,应该积累的不是人脉,而是自己。当你具有了一定的水平,并且在某一个领域有了一定的建树,就算在你那傻傻的干坐着也会有人慕名而来。
不要只是去刻意合群,而是更应该追求能力达到足够的段位后一种相互吸引和惺惺相惜。人,终究还是喜欢和对等的人一起玩耍。
03
我也遇到过一些人,他们热衷于混各种圈子,每天朋友圈里都是晒得各种与大咖、明星的合影,所发的内容也基本都是千篇一律:今天见了哪位老师,感觉真的老师真的很厉害,然后很高兴与老师共同合影。发完之后,便开始了在一个又一个的点赞和评论中自我陶醉。
其实,合影没有错,发朋友圈也没有错,错的是把过多的时间和心思都浪费在只混圈子上。就算加了大咖的微信又怎样,他们会给你一次次肤浅的只知道自拍合影点赞吗?
醒醒吧,他们都很忙的,哪有闲工夫花时间给你点赞,除非你真的让他们足够印象深刻,这种深刻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用真诚和用心去打动的他们。
那天的私房课上,老师讲的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就是:有多少牛人认识你,才证明你有多牛。
如果这些牛人还能在需要的时候想到你,才证明你牛得更有档次。
我们常说,你朋友圈的层次决定了你的高度,但有个最大的前提就是这个朋友圈不是你刻意维系的,而是由于某种共同优秀的特质吸引在一起的。
我喜欢李笑来在《把时间当作朋友》中提到的两句话:
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他人交往的人。学会独善其身,以不给他人制造麻烦为美德,用自己的独立赢得尊重。
所以,当你还不够优秀,没有足够实力的时候,你积累的不是人脉,只是微信里一个个陌生的名片而已,这又有什么用呢?
让自己变得有价值,你才能拥有更有价值的人脉。还是那句话,你若盛开,蝴蝶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