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1883年出生于捷克首都布拉格,时属奥匈帝国。
1915年出版《变形记》(1913年开始创作);
1924年因肺结核去世,葬于布拉格。
变形记
格里高早上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跳蚤(我一直没搞明白原文的大虫子是哪种样子的虫)。
在多少天的躲藏和挣扎中,妹妹曾经照顾他的吃和住,但最后也忍受不了了。后来被父亲用一个苹果砸伤,与房客的会面后引发了悲剧,不吃不喝,最后虚弱地死在了自己的房间。
就是这样一个看似荒谬得没头没尾的故事,好多著名作家强烈推荐,说卡夫卡的作品开辟了零因果先河,说他是二十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家。
《变形记》中家庭人物的关系
一如卡夫卡与他的家人的关系。那个时候处在奥匈帝国时期的捷克,一个普通的犹太家庭,或许多多少少都有这样的关系存在,宗教信仰和国家统治与个体家庭的关系娇揉在一起,充满了矛盾。
在卡夫卡的家里,父亲是一个暴戾乖张的独裁者。对几个孩子要求严苛,毫不顾忌他们的情感,冷漠心狠如书中格里高的父亲。卡夫卡的母亲常年遵从自己的丈夫,既想关心又想躲开,并不能保护她的几个孩子弱小的心灵。卡夫卡与他的一个妹妹关系最好,就如同书中格里高与妹妹的关系,已经算是最好的了,也是一只照顾他的唯一一位亲人。读完只觉得心里有些郁闷,家人对格里高不理解,不同情,以及后来变成了跳蚤的格里高受伤和死去。
可是,若早上醒来见到自己家里的一只大跳蚤,换做是谁也都会不开心吧。孩子,妇女和男士对同一个突如其来的变故所表现出的不同反应,许是天生本就有差异的吧。所以卡夫卡的描述一切又都似乎是合理的。
卡夫卡式
卡夫卡描写了格里高刚开始变为跳蚤时对新身体的无法控制,他的心理过程,一来是对变形后的一种状态陈述,表现出由人变形为虫所经历的困难。同时这是不是卡夫卡对当时人们生活状态不轻松的一种反映呢?就像是他在自己日常工作生活之后独处时的心理挣扎,特别是一个常年奔波为家还债的人的生活困顿忧苦的一种叙说。他想摆脱残酷的现实,愿望无比强烈却无能为力。
卡夫卡让大跳蚤默默地死去,就如同他自己得了肺结核之后自己辗转独居于各种疗养院一样。在格里高去世之后,一家人开始了新的生活并且开心、常规。或许是说这个世界离开了谁都一样,谁也不会因为别人而郁郁寡欢,即使亲人。无因无果,却令人深思。
如果有一天,我变成了虫,或者我的亲人变成了虫,他们或者我分别会怎么做呢?
【写于2017年1月,初识卡夫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