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出版于1940年,1972年大幅增订改写。今天读来仍觉茅塞顿开。
根据本书讲解的分析阅读方法,作如下阅读笔记。
作者莫提默·J艾德乐以学者、教育家、编辑等多重面貌享有盛名。查尔斯·范多伦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后与艾德勒一起工作,将1940年初版大幅增补改写。
这是一本教授读书技巧或者说是读书艺术的书。作者将阅读分为自我发现型主动阅读和指导性阅读,详细阐述了两者的差异,得出主动性越强,阅读效果越好的结论。
书不是读的越多越好,重要的是要达到阅读的目的。为什么要读书呢?一是提高理解能力,二是增加知识或获取信息,三是为了娱乐。要达到阅读的目的,就必须在阅读不同种类书籍运用适当的、不同的速度,目标是读得好。
根据阅读程度或能力,阅读可分为四个层次:
基础阅读:基本识字即可完成。
检视阅读:也称为系统的略读或粗读。包括看书名、序,研究目录、索引,作者(出版者)介绍,然后挑与题目相关性较强的几章翻看,不要连续读几页。
分析阅读: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首先给书分类,用简短语句说明整本书在说什么,要掌握全书的主体框架结构,摸清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各局部内部如何布局,找到作者要解决的问题。第二阶段,找出关键词、重点语句,理解作者的写作主旨,即领会精神,弄清楚论述的逻辑关系,了解作者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第三阶段,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客观公正地评判这本书。分析阅读只适用于单一的作品。
主题阅读是阅读的最终目标
主题阅读要用到前三个层次的技巧。首先要根据主题收集书目,检视阅读书单上的书,这样做一是对主题有个清晰的概念,二是可以简化书目。
主题阅读有五个环节:
1、浏览书单中所有书目,找到与主题相关的章节,什么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感兴趣的主题;
2、根据主题确定一系列关键词,让作者与你达成共识;
3、设计一连串问题;
4、界定主要、次要议题;
5、就议题展开讨论。
主题阅读的关键是用不带主管色彩的中心语言展开讨论,不能预设立场,从而陷入确定问题答案,在翻回头找论据的圈子。要用作者的观点来讨论问题,客观而全面。
读书的方法很多,本书讲的比较客观实际。书籍种类书目浩如烟海,没必要每本书都精读,既保质量又要增加阅读量,速度就很重要。要完成提质增效,就可以用检视阅读筛选出需要分析阅读的书目,对感兴趣的问题采用主题阅读的方法,用多位作者的观点客观全面地解答。
历史、哲学、科学等不同种类图书,阅读方法不同,笔记记载方法也不同。大体可分为结构笔记、概念笔记和辩证笔记三类。辩证笔记是针对主题阅读所做的,较为全面的体现不同作者对同一主题的观点。具体可参考第三章。
以前在网上看到美国小学生不做习题类作业,老师会布置研究课题,如《中国的昨天和今天》、《我怎么看人类文化》等等,学生们就要自己列书单,到图书馆检索阅读,独立完成“论文”。原来认为这是培育探索精神,现在看来这就是主题阅读。
“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很好地解释了习惯的重要性。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完成自我提升,终会有破茧成蝶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