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票房过40亿,这个国产动画已然成为这个秋季最热门的话题。
这个魔丸,痞痞的样子和坏笑,已经深深的进入了国人的内心,与它一起欢笑着,流着泪。
但魔丸,本不应是这个样子。
真正的魔丸,总是那些烙印在人们心中,那挥之不去的偏见。最伤人,但也无可遁形,让人毫无办法。
哪吒一出生就被人们扣上了帽子,魔童降世。他的父亲在乡亲们面前许下诺言,绝不容许他侵犯他们的利益。
之后,无论是家里屋里还是画里,他被圈在一个父母师傅可掌控的区域,并无其他。
这也是为什么,哪吒心里如此渴望一个朋友,在遇到了敖丙后,可以真心交换,欣喜至极。
说到底,哪吒也是个孩童,身份认同对于他来说是一件艰难且迷惑的事。小时候本需要关爱与共情,却被割裂与敌对,由此而来的受挫与冷落,魔性中的桀骜不驯愈发强烈。
就算在父亲李靖的心里,虽要以命换命般保护自己的儿子,但却并未完全接纳他,只以一种原始的,圈养般的方式简单应对,也是引发哪吒叛逆之心的来源。
总之,忙于战争无暇顾及儿子感受的父母,妄图“与世隔绝”的养育,世人消极的情绪,大概是灵童如敖丙,怕也会破罐破摔,变成魔童了。
偏见像是一把剑,时刻悬在李靖的心里,也是一根绳,拧巴着哪吒与众人,并将他们完全分隔,比水火不容更难容。
很庆幸的是,哪吒遇到了本性善良的敖丙。这一水一火,终将一起努力,挑战天神,保佑家乡平安。
在最后,偏见的乡亲们终于放下偏见,哪吒也在改命中找回了自己。
中国式的父母,在哪吒中表现的很真实。注重于自我奉献与自我感动的他们,却很难与子女心灵相通。若李靖与哪吒坦诚他的身世,大概也不会与世人格格不入,自负而拧巴,若李夫人可以多些陪伴和安抚,大概也会在哪吒心里,种植些柔软与温柔。比较家国不能两全,父母被动的管教方式,于哪吒而言,大概是另一种形式的偏见,足以破坏本我建设,自我怀疑,自我放弃。
印象中,哪吒露出真心笑容的两幕场景,特别感动:一是小妹妹叫他小哥哥,打妖怪的时候,一次是敖丙称他为自己朋友的时候。被偏见左右的孩子,终于认为自己和其他人一样,也值得被爱,值得相交。这也许是身份被揭露前,最珍贵的经历了。
慢脾气原创,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