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梭罗的《瓦尔登湖》,这是一部读得差点就半途而废掉的书。
刚开始读的时候,脑袋里似乎总在捣糨糊。翻开一页,从页头读到页尾,读完竟不知道作者到底想讲什么?
也在某个时刻,我一度自我怀疑:怎么连中文母语都理解不了了?
如果当时要说“理解”,那就是我读到这样一件事:作者梭罗,不带什么物质,只身来到瓦尔登湖居住了两年。他的居所,还是向湖边的邻居,借了一把斧子,砍伐树木,徒手建造起一座素简的居屋。
在我了解《瓦尔登湖》这部书写作背景的事件后,我想:生活居然能以如此“极简”至极的方式让人活下去。或许,生命和生活真的不需要附着于太多东西。当然这要由你愿意选择才行。
所以,我感受到:所谓的物质需求,不过是人为粘附的需要而已,它们不一定“非要不可”。
最初读《瓦尔登湖》,我说自己差点放弃不愿读了。但某天,心里突然又生发出想要再读它的意愿。于是,这才让《瓦尔登湖》没有“难产”掉。
再次拿起来《瓦尔登湖》,从第一页开始读。这一次读,感觉好像不一样,心里安静许多。
我完全被《瓦尔登湖》吸引。以至于,我读完整部书最后一页,还计划着隔一段时间,重新好好读上一读。
《瓦尔登湖》有什么特别让我着迷,也许,那里有我正在寻找的关于“生命是什么”的答案。
以下《瓦尔登湖》的三句话,我觉得每一句都具有疗愈作用。在我们彷徨与困顿的时候,不妨来读一读。
1、“当付出的劳动换来的只是痛苦。这种时候,痛苦本身就是劳动的报酬。”
梭罗说“当付出的劳动换来的只是痛苦。这种时候,痛苦本身就是劳动的报酬。”
我觉得他在教我们以怎样的心态,以及如何看待任何事情发生的“结果”。
人的痛苦,有一个根源是来自于“得失心”的平衡问题。比如,一件事情发生了,如果这个事情的结果,让你顺心顺意,你可能就会觉得自己成功了,心情愉悦,觉得人生好有意义。
如果相反,一件事情发生的结果,不遂你人意,你可能会抱怨,可能会怨天尤人。
“当付出的劳动换来的只是痛苦。这种时候,痛苦本身就是劳动的报酬。”《瓦尔登湖》告诉我们如何看待“结果”。
“结果”如同事件发生的本身一样,存在客观性。“好”与“不好”,是人所赋予它的性质。
如果人赋予意义和价值给“结果”,即使“痛苦的报酬”,人也会欣然接纳,并且在“接纳”中反省痛苦产生的原由,在下一次付出的时候,能够得到改进与改善。
不纠结于“结果”是否遂人之意,也就减少身心的痛苦。
2、“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越是富有。”
这句话很疗愈。同时,它也告诉我们,什么才是对“富有”的认知。
真正的富有一定不是用物质堆砌的,因为物质有得到,必然就有失去的一天。像老子《道德经》言之:物壮则老。
假设,物质与财富的富有,令人满足和快乐,那么,世界上便不会有那些不快乐的富人了。
很多时候,我们产生一种感觉,觉得人生空洞,内心穷乏。
所谓的空洞和穷乏,实际上,不过是身心背负着太多的东西。欲望、事情;愧疚、不安;遗憾、自责。诸如此类,等等。
毛姆说,人性的枷锁。
我们被困顿,被迷茫,是我们人性里许多的东西,把自己捆绑住了,成为枷锁。
许多的“放不下”,不过是我们不想放下。因为你可能觉得放下等同于失去。人在抓不住和丧失的时候,就会感觉到一切之“空”。
梭罗说:“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越是富有。”
他告诉我们:越是能够放得下的人,他越有机会容纳进更多新鲜事物。新生力,才更丰富和滋养我们的生命。
3、“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就决定了他自己的命运,或者说,指明了他的最终归宿。”
一些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之一,那是人不断寻求别人对自己的认可而最终不可得的结果。
小时候,原生家庭里,寻求父母对自己的认可;长大后,工作岗位上,寻求领导、同事以及社会对自己的认可。当自己感觉没有得到认可的时候,整个人都会崩溃。
电影《哪吒》爆红的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现在,《瓦尔登湖》告诉我们,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这里。
我们每个人的命运,不取决于别人嘴里的言语,也不取决于别人脑袋里的思想。唯有我们清晰认识到:自己是生命的主人,自己决定命运,我们才能够有能力创造出幸福、快乐和美好的命运。
自信对待自己,我们将会过得幸福而美满。如果我们觉得自己“不够好”,无论走到哪里,遇见什么事,你同样会觉得自己不够好和不配得到任何。
那么,遇见再好的事情,再好的人,将与你无关。因为你不相信自己的生命,完全拥有享受美好的资格。
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好在, 我们还可以阅读来自我救赎。
像当下。
若是困顿,若是徘徊于自我否定与自我怀疑之间,不妨来读一读《瓦尔登湖》的这三句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