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遇到这本书名,抢在出差前一刻在亚马逊下单购买kindle版本,为什么这么急切?正值20多岁,现在此刻now我的人生卡住了,期待从书中寻找答案。
这本书主要帮助被卡住的年轻人,它告诉你“应该拼命”、更多是在教你“在哪儿拼命”、“如何拼命”。在20-29岁期间,在事业、爱情、大脑和身体的各个角落,都应该如何既脚踏实地又懂得技巧走下去。
1、20多岁,是个人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
20多岁的10年是发生转变与建立基础的时间。有人会说人一生那么长,为什么一定要在20-29岁努力?难道30多岁努力不可以吗?
权威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神经学家和生育专家已经针对20-29岁的人群做了临床研究。
(1)智力方面
在20-29岁时期,情绪脑已经发育完备,但是掌管前瞻性思维的额叶还在疯狂生长。人的大脑还会重复婴孩时期的流程,形成第二次的关键成长期。大脑会再一次长出无数的链接新芽,大幅提升我们学习新事物的能力。
(2)性格方面
在20-29岁,会出现人生“闪光灯记忆(flash memory)”的最高峰,协助我们完成个性的塑造,许多临床医师认为:塑造性格从而改变命运幅度最大也是最后的一次机会。
(3)婚姻和生育方面
人的生育能力会在20多岁末到达高峰,一过30岁,立刻下降为原来的1/2,逐年惊人递减。也许你会说,新闻上的女星不是都40多岁还生孩子吗?可新闻里没说的是,这些女星背地里都长期做着价值不菲的生育保养。
(4)人脉、工资和事业方面
你此生的贵人并非死党,反而是20-29岁中和你矫情最浅的人。而你一生中的工资增长,其实有2/3发生在工作的头十年,而不是你想象的三四十岁之后。
80%决定你生活的时刻发生在35岁之前,而你生活的重要决定、经历和心理学家说的“顿悟时刻”有八成是在你30多岁之前发生的。
有时我们以为20多岁没做完的事儿,到了30多岁就可能水到渠成。我们以为,现在不做决定,以后再做的话会有更多的选择;但不做选择本身也是一种选择。如果我们在20多岁不做选择,30多岁会有更大的压力,比如继续深造,职业晋升,挣钱买房,结婚生子,享受生活等等。但这些选择本就是相冲突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比如你不可能完美地兼顾事业和家庭,你必须在两者中倾向一方取得一个失衡的平衡点。
2、在20多岁要积累可兑换的“身份资本”
梅格-杰伊在书中提到“身份资本”,指我们个人资产的总和,是随着年龄增长而积累的个人技能资源,积攒出我们的价值。
她认为“身份资本”可以像“资本”一样进行买东西,那可以用来买什么呢?在成人市场,身份资本就像是货币,可以用它来买到职位、婚姻......以及我们想要的生活。
20多岁也是我们最好的时期,大脑已发育完全,我们有机会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工作、情感、大脑和身体各方面,都能协调兼顾。这样的人生不会自己来,需要我们刻意经营。20多岁时,一丁点儿的改变就可以大幅改变我们30岁以后所在的位置。20多岁形同高空飞翔的飞机,只要懂得航行技巧,每次改变一点点,我们也可以比其他人生阶段更快。
3、积累个人身份资本,成为一名Slash青年
人生的道路不是“想”出来的,而是自己按照规划,一步步“捏”出来的。当你不努力奔跑的时候,这个地球依然在转--你的同龄人正选择积累身份资本工作,差距就这样一点点拉开。
最近读SusanKuang《多重职业成为全球新趋势》提到Slash,****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满足“专一职业”这种无聊的生活方式,而是开始选择一种能够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用斜杠区分不用职业,例如,莱尼.普拉特,律师/演员/制片人,于是斜杠(Slash)便成为了他的代名词。****
读到这篇文章时,原来我一直就走在成为Slash的路上。
两年前我的人生真的卡了,每天生活在恐惧中,对自己无能的痛恨,幸福的婚姻也被我搞得鸡犬不宁,刷过家里所有的碗赤脚站在碗碎上,死亡的诱惑常常出现在我的脑海,陷入到一种怎么向上也走不出来的迷局。
有天在新浪共享中下载到并看了《晨间日记的奇迹》这本书,我人生的顿悟时刻突然出现,开始用印象笔记写晨间日记记录,慢慢增加运动、早起、阅读、写作这些好习惯,然后再构架自己的目标管理系统、行动管理系统、阅读管理系统等等,虽然相比较很多牛人来说,走得非常慢,但比起以前的自己,已经有了很大提升,也通过写文章影响到一些人,不断探索积累,在个人管理系统中打怪升级,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了积累我的身份资本,成为一名Slash。
自从slash这一名词出现在我的生命中,我开始想我要如何成为一名Slash?那,最好的办法就是观察身边那些成为Slash的人。
(1)彭小六
前两天为了更好地参加4月9日武汉幸福进化第一次线下活动,所以我提前翻阅彭小六的简书。他用一年的时间写了15W字,成为简书签约作者,和出版社签了两本2W册的书,实现第二职业。他就是我眼中的Slash。
他是如何做到的?阅读、写作和分享。他建立两小时生活圈,坐高铁,在沪宁线上频繁参与线下活动。
(2)Rita
我的一位朋友Rita,从互联网辞去高薪,也成为一名Slash,因为自己喜欢文字,创业做写作培训课程。
她是如何做到的?阅读、写作和分享。
(3)阿雷
我在微博一直关注且对我影响特别大的人,阿雷他也是一名Slash,培训师/姿势跑法认证教练/职业规划/睡眠医学科普专栏作家/宠物医生。
他是如何做到的?阅读、写作和分享。
接下来,我要怎么做?
(1)继续建立个人管理系统
2016年这三个月基本上已经建立目标管理系统、行动管理系统这两大系统,但是还需要继续完善。另外还有很多2016年系统要构建,比如知识管理系统、阅读管理系统、人脉管理系统。
(2)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大胆去尝试
梳理自己的技能树,将已经熟练的技能固化下来,制定相应学习计划。
人总是习惯在舒适区活动,但舒服是留给老人家的。从现在开始试着去尝试新事物,小到日常生活比如吃不一样的食物、走不一样的路、看不同类别的书籍,不断去挑战去改变。
(3)多参与社群活动,多链接,找到你人生的关键人
为什么我在过去的两年成长相比很多人来说是缓慢的,因为我都是一个人在学习,闭门造车。今年将社交放在2016年年度目标中,要求自己多去链接,找到关键人。跟对的人学习会事倍功半,只需要一个提点比自己看书来得快很多。
比如前天晚上,我复制在为知笔记用markdown语法写的《2016年14周周回顾(3.27-4.2)》到简书时,markdown的语法格式比如#这些符号都存在,但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记得在学习markdown语法的时候,有人说简书是兼容为知笔记的markdown语法的,但是为什么就不行呢?
我第一时间想到我的朋友老包姑娘,因为她已经在简书发布很久的文章啦。然后她不到一秒钟的提点,我就去简书修改了设置格式,就OK。马上给她微信打赏红包,表示感恩。
试想,如果我自己一个人摸索很肯定要很久很久,浪费很多无谓的时间。
另外找到人生的关键人,构建自己的私人顾问团。比如你可以寻找自己专属医师,专属形象顾问,专属服装顾问,某个行业的顾问等等。
(4)不断投资自己,为专业付费
花钱去买书籍、花钱去上培训课、花钱去参加社群活动,愿意为专业服务付费。
古典老师说最快捷的方式就是跟人学习。
比如我一直想学习英语,之前一直跟着扇贝网背单词,但坚持好几百天收效甚微,仅仅提升一些单词量。
有天看到微信一个朋友分享英语学习课程,大致了解每日工作人员会在微信群发语音课程,英文原著书籍电子版。我知道,这就是我要的英语学习计划,有人会根据你的学习水平帮你找好一年阅读的原著课本,会每天摘录书中重要片段录成语音供你练习口语。而我因为付款享受专业的服务,节省寻找时间成本,让我在英语学习这条道路坚持更久。
2016年3个月,我阅读完2本英文原著,录音了70+口语练习音频,每天早晨40分钟甚至1个小时的口语练习成为我每天早起的动力,3个月每天口语练习我发现我的口语提升特别多,2个月前我不敢听自己录音,现在每次录完都能听懂自己发音的每个单词,通过为专业服务付费打通我2016年的英语学习系统。
(5)建立个人品牌
最近听琦琦的分享会,听到一个词:听话照做,虽然稀疏平常的四个字,听琦琦讲述个人案例,觉得这四个字太有能量。很多人说知道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比如有人说一本书很好,你只是听了“哦”了一声,没有去读。有人说要写作,你说没有时间写,但是你却有时间来刷微博微信。又比如别人说某某App很好,你却懒得去下载研究下。你知道的那些道理仅仅留存在信息层面,却没有转化成知识和行动。
第一次听到建立个人品牌应该是刷微博看到别人说琦琦分享过如何做个人品牌,但是当时没有找到分享会音频资源,昨天晚上在喜马拉雅上已经找到琦琦分享的《如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塑造个人品牌》。那我现在写出来了这个资源,看到文章的你会去查询会去花时间来听吗?
第二次听到是Rita在写作社群提到要分享,冥冥中我要开始重视这件事情。
第三次是看彭小六的简书文章中要建立个人的品牌。
从第二次听到,我就觉得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必须得提上日程。SusanKuang说未来你再也雇不到优秀的人才,除非你跟他合作。那如何让资源找到你而不是Ta?你需要在互联网建立个人独立品牌。
真的,我已经开始按照琦琦的“听话照做”,琦琦和Rita都说要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在4月8日的晨间日记中写了一条:做自己的CEO,打磨好自己这款产品,然后罗列简书要建立那些文集,微博有那些话题等等的方案,虽不成熟,但已在路上。
这个时代,只要你拥有扎实的知识、技能、才干,就可以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成为Slash中的一员。
幸福快乐的阿庆原创文章,欢迎转发给您的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公众号转载请通过简信联系作者本人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