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从中国出行后的第11天,上午是很难的长距离登陆。在小小的报名单上,想找到中国人一起同行,寻找了很久,只看到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李志文。我内心开始犹豫,去还是不去?漂到北冰洋,就是为了目睹不一样的历史,不一样的现在;想想自己还年轻,经得住体力上的消耗和考验,既然来了,还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
一阵微风从身边吹过,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耳边掠过:“zhiwen li , are you ok? Can you go on?" 我站直了身躯,微笑着说:“OK”
谁还记得我的名字?只有我才能知道是在叫我的名字“zhi wen li". Li 抬到了高高的二声……
北极绒上的两个瑞士女人,高大,干练,在探险船上跳起舞来,又异常的柔美,一个七十多岁的妈妈,一个四十多岁的女儿,完全没有年龄的界限。她们关心的声音围绕着我,撩拨了我的心扉……这个时刻,心被摇动了……
在徒步中惊喜发现有四个会讲中文的,询问她们来自哪里?她们用不太标准的中文告诉我,她们是来自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中国人,她们移居国外很久,所以她们没有写中文名字。
今天的徒步没有我想象的简单,这里的地貌是多数不平坦的岩石地形,海拔虽然不高,最高只有265米,但是会有陡峭和松散的山路、沼泽地~~~ 经过3个小时不同地形的长途跋涉,双脚才触到了Myggbukta。到了myggbukta 发现沉沉的鞋子把左侧第二脚趾摩擦出了水泡……
脚步越来越慢,行走的腿已经有节奏的一高一低,内心只想一屁股坐下来,踏实的休息一下再继续行走。
继续行走,只有走到大山深处,才可以有缘偶遇北极麝牛,我们只是远远的看着…………
麝牛体长180-230厘米,尾长9-10厘米,肩高一般120-150厘米,体重200-410千克。躯体敦实。雌性略小。吻、鼻部裸露,前额有簇毛。眼大而圆,瞳孔紫蓝色,唇和舌尖也是紫蓝色。两只小耳也被毛所遮。体毛长,绒毛丰满,为暗黑棕色,颈背至肩部有鬣毛,长逾30厘米,略有卷毛,下垂如披风。外形上很像牛,角也似牛,同时,四肢没有臭腺和雌兽有4个乳头等方面都与牛类相似。
栖息于气候严寒的多岩荒芜地带,群居性,主要吃草和灌木的枝条,冬季亦挖雪取食苔藓类。性勇敢,在任何情况下都不退却逃跑;当狼和熊等敌害出现时,群体立即形成防御阵形,成年雄性站在最前沿,把幼牛围在中间。成活率很低。因毛皮极好,曾被大量猎杀,几乎灭绝;经保护,种群数量已有所恢复。是分布于北美洲北部、格陵兰等北极地区,为分布最北的有蹄类动物。(此信息来源于百度)
如果没有此处登陆,不会亲眼看到北极麝牛和北极兔,我非常好奇它们的生命力,它们依靠什么生存?除了石头、北极绒,我没有发现有什么特别的东西……
北极兔(学名: Lepus arcticus), 是兔科、兔属的哺乳动物。北极兔体型巨大,头比一般的兔子大且长,耳朵较小,腿长,四肢非常有力灵活,夏季身体背面浅灰色,冬季身体背面白色。
北极兔属于群居动物,鼻子、耳朵灵敏,不羞怯胆小,易于驯服,主要以苔藓、植物、树根等食物为食,偶尔也会吃肉,一年生育一次,每窝能产2-5只幼崽,栖息于北美北部寒冷的地区,分布于加拿大、格陵兰岛。
北极兔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准确信息来源于百度)
队友遇到麝牛和北极兔的时候,都非常安静,生怕打扰了她们的正常的“户外生活”,只是远远拍照,悄悄的离开~~~
完全不同的世界,专业的徒步专家带领,前后四杆长枪保护,去探寻历史,去经历现在,这也是一种生活……
发现了两朵盛开的小花,瞬间眼眶湿润了;如果是一朵小花,在这样的荒郊野外,会略显孤独;两朵小花在钢筋水泥缝隙中优雅的钻出来,幸福的陪伴,这是大自然的造化,生命可以如此绽放……
Myggbukta是挪威在1922年建立的无线电台和天文台。1922年10月14号在这里发出了格陵兰岛跟世界第一个无线天气预报。现在这里小屋放了很多锤子和猎枪等,这应该在这里生存或生活必备的工具~~~
三个多小时的徒步中,经历了别样的世界,空旷的大自然给了我灵感;一句温暖的话语撩拨了我的心;奔跑的麝牛、灵动的北极兔让我重新审视这荒无人烟的北极;风吹律动的白色北极绒,让思绪延伸到遥远的东方;北极绒上的女人,是你们撩拨了我的心……是你们让我忘却了脚泡的疼痛,继续前行……
智诚文创 品牌管理
李志文 2018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