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大略知道这本书是讲企业管理的,觉得可能会比较高大上、貌似看得懂但是又不知如何落地。
但是读了一部分就被吸引了,进而持续看完,是挺舒服的阅读体验。
从形式上来说,此书分为基础概念、公司如何赢、赢得竞争、个人事业如何赢等几个部分,定了十几个专题,针对每个专题先总讲几个原则或者注意事项,然后再针对每个小点用实际事例说明原委,思路和结构上很容易理解。
从内容上来说,不是高高在上的一堆道理,不是那种理论派、自以为是、怎么解释都行的说教,而是很实际、或者至少看着觉得是真实的建议,并且很多内容都在尽量化繁为简。
虽然在讲企业管理,但是过程中会有不少地方觉得对自己也很有启发,不会觉得“这跟我完全没关系”。在此总结下印象比较深刻的几点内容:
1.关于使命感和价值观
总觉得这是比较空的概念,挂在墙上,各企业大同小异,对实际并无太多指导意义。
其实非也。
使命感是“在可能的目标和不可能的目标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想想看,有多少企业的使命都是夸张得吓人的大目标,是几乎所有人嘴上嚷嚷着但是心里认为绝对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对价值观的理解也更清晰了,之前以为这个是不太容易描述的。但作者强调企业价值观应该是“人们的行动,是具体的、本质的、可以明确描述的,不能留给大家太多的想象空间。是实现使命的办法、争取最终盈利目标的手段”。所以,在员工的日常工作中,价值观应该是可以作出明确指引的一些规则和行动纲领,在实践中坚持贯彻。
确实是这样,一群人,连最基础的目标、做事准则等,都不能保持一致了,如何能赢?
对应到自己,其实也像企业矛盾的使命感和价值观一样,目标和实际行动也往往存在太多的矛盾。想要赢,先反思下自己的价值观、处事原则和目标是否相同?
2.关于考评
众所周知的活力曲线和末位淘汰制,感觉是很残酷和铁血的绩效管理政策,但是从这本书中,看到了其更人性化的一面。
“考评制度不可以--也不必--过快地实施,在GE,首先花了大约十年的时间来建立坦诚和信任的企业文化,为实施区别考评制度打基础”。
很多企业不断改革绩效考核策略,借鉴推行所谓“最佳实践”,但是往往忽略本身的文化制度等是否匹配,不懂如何真正的评估能力、计算绩效,导致引发许多问题。
因此如果想要引入一个更好的管理模式,先要理解清楚其运行的机制、原理、土壤和基础,再来考虑如何培养基础、借鉴实施。
对应到个人也是的,别人的成功方法,要想清楚如何有效借鉴。
3.关于领导力
“在你成为领导之前,成功只同自己的成长有关,当你成为领导以后,成功都同别人的成长有关”。
这个比较好理解,作为领导,要尽量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情、提供指导和指引、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此外,领导要树立信心,这是胜利队伍的助燃剂。
4.关于危机管理
“千万不可以坐以待毙!”
讲了很多危机管理的应对方法、案例,以及要如何管理以预防危机产生、如何从危机中抓住机会等,比较有趣的一个章节。
不仅企业会遭遇危机,个人也会。明明很早就学过“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但是很多时候,仍然总是在心理上把它们当前甚至是以前的状态,自行代入到自己的想象世界中,导致眼睁睁看着失败发生。
5.关于战略
“涉及战略的时候,就要少点沉思,而敏于行动”。
制定战略不能考虑过多,深陷数据和细节,而是要有效率地对如何开展竞争做出选择,且战略要切实可行。
人生可能规划不来,但某种程度上来讲,确实是自己一次次或精心或糊涂大意的战略选择勾画出来的。多少时候转首回望,会发现自己在某时某刻,其实不应该怎样怎样。那么后续的规划,也许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做出更好的选择。
6.关于预算
“应该是反映‘最大努力’的目标数字”。
企业常见的“谈判式解决”和“虚伪的笑容”两种预算办法,一种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相互妥协的结果,一种是表面接受实际上完全未按预算执行,都是耗费精力且限制成效的做法。
预算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将有限资源得到最大收获。因此不能因为组织内部各打小算盘而相互掣肘,不能做了复杂的预算反而忘记初心。
对于个人来说,没有利益团体之分,那么预算更多应该体现在:如何将自己有效的资源利用起来,包括金钱、包括时间,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升?
治大国如烹小鲜,治理企业和经营自己,也有许多触类旁通的地方,只有不断学习、实践,才能厚积薄发。
另外,摘录书中忠告数语,借以自勉:
不要思虑过头,以致延误行动;
要不断与人分享学习经验;
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并感染他人;
永远不要把自己当做受害者;
保持快乐!